目前分類:終身學習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次球敘中,一位球友提醒我,我的揮桿動作腰部幾乎沒有轉身,只有手部的上桿動作。聽到這樣的提醒,我十分訝異,因為我曾經花了很長的時間,去修正這個錯誤,也確定已經改正。

 不過因為他的提醒,我再次仔細檢查,腰部沒有轉身,真的很明顯,這個毛病,讓我的力量減少了,距離不見了,而為了加長距離,我就更用力打球,但用者是手的力量,結果是不穩定更增加,揮桿更怪異,怪到所有球友都看出我的毛病!

 我再一次確定打高爾夫球的通病:錯誤會不斷重覆出現,只要你有一種錯誤,儘管你已經很注意的調整完畢,但稍一不慎,這個錯誤又會偷偷溜回來!

 不幸的是,每一個球友的錯誤,又不只一個,假設你有五個錯誤(關鍵性的大錯誤,小錯誤絕對不止五個),每週出現一個或兩個,那你的問題就調整不完了,無怪乎,每一個業餘球友打球,都是初一、十五不一樣,難得會打到一場好球。

 我嘗試分析自己的揮桿動作,有那些關鍵性的錯誤,如:準備動作太快,急切瞬間上桿,手腕太靈活,以致於握桿不穩,上桿太內側,當然腰部轉動不足,上桿幅度不夠是其中最重要的錯誤。

 知道這些錯誤之後,每一次揮桿稍有不順,我就一項項檢討,看看是那一個錯誤又發生了,這樣可避免不斷重覆同一錯誤。

 其實每一個人都在和自己的不良習慣奮戰,這些不良習慣往往跟著自己一輩子,就算我們能暫時改掉這些錯誤,但不見得能永遠改正,認知「錯誤會不斷重覆出現」,隨時警覺檢討,才是人生不犯錯的保證。


本文引用自 feipengho - 錯誤不斷重覆出現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一種習慣。你的習慣無法改變,但可以用好的習慣來替代。成功很簡單,只要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養成習慣,如此而已。 以下是成功者十三個價值連城的習慣,我們稱之為"百萬元的習慣"。

習慣一:成功者清楚地瞭解他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

成功者雖重視事情的結果,但更重視事情的目的,而目的的清楚則有助於他達到結果並且享受過程;

習慣二:成功者下決定迅速果斷,之後若要改變決定,則慎思熟慮。

一般人經常在下決定時優柔寡斷,決定之後卻有輕易更改;成功者之所以能迅速下決定,因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價值層級和信念,瞭解事情的輕重緩急,因此能有系統的處理;

習慣三:成功者具有極佳的傾聽能力。

傾聽並非是去聽對方說的話,而是去聽對方話中的意思。傾聽的技巧包括:一、傾聽時不打斷對方的談話;二、把對方的話聽完;三、即使不需要記錄,你都可以聽出來對方的意思;四、把所有的問題記在腦海,等對方說完後在一同發問。

習慣四:成功者設定"當日計劃"。

成功者在前一天晚上或一早就會把當天要處理的事情全部列出來,並依照重要性分配時間。他管理事情而非管理時間。

習慣五:寫日記。

寫 日記的法則:一、保持彈性,重表達思想,而不用太多嚴格規則;二、持續;三、用來設計你的生命價值和中心思想;四、記錄每件事情的差異化;五、記錄特殊時 刻及事件;六、解決問題;七、學習問更好的問題;八、在日記上寫下自己的宣言;九、把每日寫下的東西在月底複習;十、深刻自己的記憶和經驗。

習慣六:做喜歡的事。

習慣七:勤於練習基本動作。

習慣八:運用自我暗示的力量。

自我暗示就是把目標用強烈語氣不斷念出聲音,告訴自己,讓潛意識無法分辨真假,因此相信它。

習慣九:運用冥想的技巧。

當你不斷想像自己達成目標是情景,潛意識會引導身體作出那些效果。

習慣十:保持體力或創造更多精力。

習慣十一:成功者人生的目的通常超越自我,立志為大多數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使命而非為金錢工作。

習慣十二:成功者有系統。

成功者都有一套方法來整理思想、行為,因此能不斷實踐在自己身上,並且教導別人。

習慣十三: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理由。

成功者願意做失敗者不願意做的事情。

如果你能斷採取以上做法,進而養成習慣的話,這些習慣對你可能不只是百萬元的價值,更可能帶給你金錢和心中的富有。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知道哪裡有好吃的??
不想上廣告網站看假的心得??

來這吧!!
http://pttbeauty.twbbs.org/~fe/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上了年紀的木匠準備退休了。他告訴他的僱主 - 承包商, 說他不想再蓋房子了,想去與他的老伴過悠閒的生活。雖然蓋房子這工作的報酬很好,但他知道即使他退休,他們的生活也可以過得去。看到他的好工入要走,承包 商感到非常惋惜,便問木匠能不能再建一棟房子,就算是給他個人幫忙。木匠答應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顯而易見的是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而是想著盡快完工,退 休而去,因此,他不僅手藝退步,而且還偷工減料。

  完工後,僱主來看房子。他把前門的鎖匙交給木匠,說,「房子是你的,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木匠感到很震驚!要是他知道他是在為自己蓋房子,他做事的方式就會完全不同了。

  我們今天做事的態度和所作的選擇,築成我們明天要住的「房子」。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些大家眼中的「大好人」,或許人前表現開朗樂觀,其實心理上已經慢慢染上許多複雜的情緒過勞的因子了。第一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壓抑」,源自於想要維持自己在大家眼中高EQ的形象,所以就算感受到任何負面的情緒,也絕不允許自己表現出來。

第二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內疚」。大好人潛意識中把自己當成是觀世音菩薩,以為自己可以幫助每一個前來求助的人,一但發現自己無法幫助對方,心理上就會感受到十分內疚,責怪自己當初為何不多做一些努力。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ewWebPick集結中國、法國、意大利、德國、英國、日本、巴西、波蘭、美國、新西蘭各國當紅商業設計師和團隊,起草編寫了「設計師十之誡」,希望對準備從事或正在從事設計行業的朋友們有所幫助,對「設計師」這個職業有更深層次的認知。

第一條:
不可抄襲他人之創意,不論有何前提;
Not to copy other's creative work, under no circumstances;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子物理學之父歐尼斯特‧拉瑟福當他在擔任皇家學院校長時,

有一天接到一位教授打來的電話:「校長大人,我有個不情之請,要拜託你幫忙。」。
「大家都是老同事,幹嘛這麼客氣?」
「是這樣的,我出了一道物理學的考題,給了一個學生零分,但這個學生堅持他應該得到滿分。我和學生同意找一個公平的仲裁人,想來想去就閣下你最合適……」
「你出的是什麼題目?」

「題目是:如何利用氣壓計測量一座大樓的高度?校長大人如果是你怎麼回答?」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喜歡這個站長的寫在首頁的一段話

很多人終其一生努力工作,就希望老了可以到世界各地去玩。

老了,時間沒了,力氣也沒了。

我很喜歡我男朋友曾經說過的一段話:

即使不是科技業,也可以常出國吧?
出國不一定要花大錢,再窮也要去旅行.....

呵呵呵....我覺得啦
否則一輩子窩在一個小島上,人變小了,氣也短了....

我一直以"世界公民"的角色自居,
不挶限自己一定得當台灣人,或是哪個國家的國民,
一到一個地方,就融入當地人的生活,
作他們作的事,吃他們吃的東西,到他們常去的場所....

當三天東京人
當七天巴黎人
當八天雅典人
當十五天伊斯坦堡人

生命就該是如此.....
否則得到哪一輩子才能當伊斯坦堡人?

所以嚕~
我要把我的旅行經驗與大家分享......
跟著我們一起當當世界公民吧~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發現的一個網站

可以整理自己看過或想看的書、音樂還有電影

然後用它提供的工具貼在blog上^^


記得以前有個網站也做過類似的   博客來?

只是沒做起來   (嘆


羽毛網 : http://www.yumau.com/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前陣子

在友人的推薦下讀了大前研一的書

原本以為會有點枯燥

看完後漸漸能瞭解為什麼友人對他的極力推薦

書中很少用專業術語  非常淺顯易讀

犀利的言詞讀來暢快淋漓、發人深省

...

或許是受了『大前研一的發想術』所影響

以往視為正常不過或者不會注意到的事情

會去思考其中的緣由

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辦法與方式

...

大前研一
 為國際著名企業策略家及經濟評論家。
    日本早稻田大學應用化學系畢業,東京工業大學核工碩士、麻省理工學院核工博士。一九七O年至七二年,任職日立製作所核能開發部工程師。一九七二年始,任職於麥肯鍚(Mckency)顧問公司,一九七九年升任為該公司日本分公司總經理,一九八一年擔任該公司董事。畉
    大前研一專長於跨國企業的巿場策略、海外投資、組織系統及經營方針之規畫。常受邀於亞洲各國,從事國家重大投資開發計畫之評估。我國外貿協會於一九九二年提出的「小歐洲計畫」,及近期的「亞太營運中心」計畫,都曾邀請其參與評估與規畫。畉
    大前研一挑戰傳統的逆向思考方式,及坦率直言的風格,不僅在日本、在全球各論壇中都獨樹一幟;此從其一系列的著述中可得知。他的著作包括︰《策略家的智 慧》(The糺Mind糺of糺Strategist)、《無國界的世界》(The Borderless糺World)、《21世紀企業全球戰略》(Triad糺Power諪The糺Coming糺Shape糺of糺Global糺 Competition,中文版由天下文化公司出版)、《平成維新》、《民族國家的終結》(The糺End糺of糺The糺Nation糺State 産)、《異端者的時代》等。其中《異端者的時代》是跨入二十一世紀之際,他為企業組織歸納出的創新迎變法則。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會理財。
研究理財習慣的「行為投資學」愈來愈熱門,
點出許多人們經常忽略、又阻礙致富的盲點。

理財、投資,應該是件理性的事。但是許多財務、投資專家與心理學家的研究卻發現,人們常常不自覺地跟自己的錢過不去!
研究這些理財習慣的行為投資學(behavior finance)愈來愈熱門,也點出許多人們忽略、卻足以妨礙致富的盲點:

1.風險性資產偏低

提倡理財教育的花旗銀行與法國Insead管理學院合作的調查發現,許多年輕人知道長期而言,時間、複利的威力可以增加投資報酬、降低風險,但當下卻因為怕損失,不敢輕易把資產投資在風險與報酬都較高的標的。
例如,如果有一盤丟銅板賭局,擲出正面可以贏兩百元,擲出反面則輸一百元。以機率計算,參加賭局的人平均每局可以贏五十元,幾乎穩賺不賠。
但是台灣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卻平均要可以連擲六十四次,確保必是穩賺不賠,才敢參加賭局。

相比之下,超過五成的香港人只要可以擲一次,新加坡人只要可以連續丟十三次,就會冒險嘗試。

2.你沒有想像中的會存錢,強迫儲蓄效果大

學界著名的《經濟研究季刊》刊登一篇報告,讓銀行客戶選擇要固定在每個月的哪一天把固定金額的錢存入儲蓄帳戶,還是隨時要存多少都可以。
一年後發現,這些選擇強迫儲蓄計劃的人所存到的錢,比自己決定儲蓄時間與金額的人,多存到八一%的財富。

3.你的卡奴指數比你想像的高

行銷學者普烈雷克與賽門斯特針對麻省理工學院的企管碩士班學生進行一項實驗,問他們願意用現金還是信用卡、分別以多少錢購買NBA籃球賽的門票。
結果發現,傾向付現的人只願意用二八.五美元購買門票;願意用信用卡的人卻願意花費六○.六元。兩相比較,信用卡使人多花了一一三%的消費金額。
顯然,理財顧問們要大家剪卡或出門只帶現金、不帶信用卡,不是沒有道理。

4.購買過多耐久財

Insead管理學院的教授華頓布洛克等人在香港進行一項實驗,要七十二名消費者在五個星期內記錄所有的消費行為,包括花了多少錢、購買哪些東西、用什麼方法支付,以及這是炫耀性消費還是必需品。
結果發現,在這總計兩千多件消費中,受試者在購買炫耀性與非必要性商品時會即時、或盡快付清;但在購買耐久的必需品時,卻容易用信用卡或申請貸款。

因為他們認為耐久財可以使用很久,值得先買下再慢慢付清,而容易淪入貸款陷阱。

5.花錢時,想想比例原則

大家都認為,賺愈多錢時,消費佔總收入的比例會下降,存下更高比例的薪資。
但實際上,很多人不知道,自己這麼想,卻不見得這麼做。
《消費者研究期刊》刊登一項研究,問大家如果收入是九千元港幣,分別願意花多少錢在飲食、娛樂與購物。
接著再問,如果收入是五百元與十六.二萬元,又分別願意花多少錢在上述消費。
結果發現,收入愈高,薪水用於消費的比例愈高。人們只注意到名目薪水的提升,可以花更多錢,卻沒有去計算,薪水中用於每一項消費的比例為何。

6.過度自信

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在一項財富趨勢研討會中,也提出不少人們在投資方面的盲點。
例如,人們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與見識,認為自己比較會選股、操盤,結果反而頻繁地轉手買賣股票、並且傾向投資高風險股票或投資過度集中。
同樣的是,瑞典的研究調查發現,有高達八一%的創業者認為,他們的生意一定會成功。

7.不願面對錯誤

摩根富林明統計指出,有八成的投資人在需要現金時,會選擇賣掉已經賺錢的股票,留下賠錢的投資。
但是企業經營時,卻往往會留下有利潤的部門,結束虧損的業務,未來才能繼續產生收益。
所以散戶們應該重新思考投資哲學,不要再不願認賠殺出、抱著慘跌的基金或股票,期待它有一天會回春。

8.用不相關的資訊來做投資決策

貝萊德證券投顧董事長張凌雲發現,人們常受制過去的經驗或想法,而用偏誤的資訊來分析未來與決定投資相關事宜。
例如,不少人擔心美國景氣走緩,而不敢投資美國股票。但近幾年的經驗顯示,股價的走勢跟企業獲利的關聯較大,不管美國景氣如何,許多美國企業都在新興市場賺了大錢。
如果執著於以往的舊觀念,就會與財富擦身而過。

9.羊群效應

摩根富林明的財富報告還指出,不少散戶都有相同的毛病,放棄基本面而隨波逐流。結果,常常買在高點、賣在低點。
例如,在歐元剛上路那一段時間,不少投資人都盲從買入歐元、歐洲基金,結果歐元一上路,匯率就不斷下滑,當年,歐洲基金最後也多半以賠錢收場。
同樣的是前年日股大漲,結果許多投資人在去年搶進。沒想到,去年日本反而是亞洲漲幅最小的股市之一。

10.說得一口好財

匯豐中華投信基金經理人黃時彥指出,投資最重要的就是要採取行動。
他發現不少人勤於吸收、學習財經與理財相關資訊,也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投資在哪些市場,卻因為忙碌、行情前景不確定或害怕風險,遲遲不敢出手,錯失不少財富。

要克服這種盲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定期定額,強迫投資。
甚至,更積極的方法是,在每年的第二季與第三季都選一天購買看好的市場基金。因為根據統計,每年的第二季與第三季,許多市場多半都會出現盤整,是投入的好時機。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處逛逛發現的一個蠻有趣的網站

PK - 我的一張嘴 說服全世界

簡單的說就是一個投票網站 XD

讓我想到Wii的投票  哈

不過不太一樣

我比較喜歡Wii的投票功能

沒投之前根本不知道結果如何

還有預測功能

如果發現自己預測的跟投的不一樣也是一種樂趣  XD




雖然網站還有一點小bug可以在改善

只要話題操作的好

看來蠻有潛力


PK - 我的一張嘴 說服全世界   http://pk.cool3c.com/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事情發生在美國的一所大學。 

在快下課時教授對同學們說 :

"我和大家做個遊戲,誰願意配合我一下。" 一女生走上台來。
 
教授說 : "請在黑板上寫下你難以割捨的二十個人的名字。

" 女生照做了。有她的鄰居、朋友以、親人等等。 

教授說 : "請你劃掉一個這?面你認為最不重要的人。

" 女生劃掉了一個她鄰居的名字。

教授又說 : "請你再劃掉一個。

" 女生又劃掉了一個她的同事。

教授再說 : "請你再劃掉一個。

" 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女生又劃掉了一個。

 ..... 最後,黑板上只剩下了三個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教室非常安靜

同學們靜靜的看著教授,感覺這似乎已不再是一個遊戲了。

 教授平靜的說 : "請再劃掉一個。

" 女生遲疑著,艱難的做著選擇..... 

她舉起粉筆,劃掉了父母的名字。

 "請再劃掉一個。"身邊又傳來了教授的聲音。
 
她驚呆了,

顫巍巍地舉起粉筆緩慢而堅決的又劃掉了兒子的名字。
 
緊接著,她哇的一聲哭了,樣子非常痛苦。
 
教授等她平靜了一下,問道 : 

 "和你最親的人應該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

因為父母是養育的人, 孩子是你親生的,

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再尋找的,
 
為什麼丈夫反倒是你最難割捨的人呢?"

 
同學們靜靜地看著她,等待著她的回答。

女生平靜而又緩慢地說道 : 

 "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會先我而去,

孩子長大成人後肯定也會離我而去,
 
真正陪伴我度過一生的只有 我的丈夫。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今時代,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知識的競爭。可以說,在21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決定—個國家、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的,不單是物質資本和資源,更重要的是起關鍵作用的人才資源,未來人才的競爭將變得越來越激烈。科學、合理造就人才,使用人才.爭奪人才,便成為當今企業競爭的焦點,企業之間的差距從根本上說是人的差距.誰擁有了人力資源並使其增值、升值,誰就會有競爭力,就會贏得市場。因此,用人將成為企業領導者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企業領導者的用人發生了一些顯著變化.但許多領導者仍固守原有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陷入了一個又一個的錯誤之中。本文擬對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領導者用人的錯誤及其對策做—些探討,為企業科學用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鑑作用。

我國企業用人常見錯誤

錯誤一:「防止人才流失」

在日常的交往中,經常會聽到一些老總們說,管理要做好防止人才流失工作、常使用的辦法有:簽訂5—10年的工作協議、扣押人事檔案、辭職罰款、令其退回住房等強制措施,可以說,這種做法是一種典型的用人上的錯誤,這些企業的老總們沒有真正認清事物的本質.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現象,自認為通過此種強制性的措施能夠將人才留下來,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其實結果可能剛好相反:一是人才留下來了,但「身在曹營心在漢」,留下來的是人而不是心.因此,人才的積極性會大打折扣。

錯誤二:片面強調經驗

目前,我國許多企業都有這樣一種觀點:在人才的使用上,將經驗放在重要位置,其實,這一做法有失偏頗。經驗固然重要,但經驗本身有其固有的屬性,由於不同企業其管理模式、發展戰略、市場規劃、生產形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此企業的經驗不等於彼企業的經驗,任何人進入一個新的企業都不可避免地有一段適應摸索期,此其一。其二是經驗不等於才能和理論。有經驗的人的思維模式一般有一個比較固定的模式,工作方向也有一個固定的範圍,喜歡按照以往的經驗去做,很難會有新的突破和改變。其三是有經驗的人往往會滋生自滿情緒,不思進取,缺乏工作激情,反觀那些無經驗的人,由於沒有工作經歷,因此會更加虛心學習,並充滿激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錯誤三:過分看重學歷和文憑

在我國企業,用人看學歷和文憑幾乎成了一種不成文的規矩。其實這也是用人中一大錯誤。企業用人主要是看其能力,但學歷、文憑並不等於才能。幾年的大學或研究生教育,只是人生的一種經歷和體驗。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不是能力的通行證,再說目前由於我國教育體制不夠完善,從高校畢業的人才普遍與實踐有一段相當大的距離,學過了不等於會用,會用也不等於能用好。尤其是學歷越高的人如果有一種優越的心態,把自己看成時代的寵兒,小事不願幹,大事幹不了,沒有從基層做起的決心和精神,會嚴重制約其發展。

錯誤四: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片面理解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是一條千年古訓。可是有一些企業片面認為,「用人不疑」就是要絕對相信所用之人的德與才,用與被用兩放心,否則他就不可能放膽實幹。這是形而上學的觀點,是片面、錯誤的認識。結果只能是缺少必要的「疑」,即考察、監督。甚至還會導致檢查、監督機構行同虛設,使紀律、制度成為一紙空文。另外,隨著環境的變化,工作的情況和難度都在發生變化,加上人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變化的個體,用人不可能不「疑」,否則就會出現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的現象。如果加強監督,就可以有效地遏制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

而「疑人不用」的錯誤,則好像非用之人就一無是處。其實,任何一個人都是優點和缺點、正確和錯誤的綜合體.不過在不同的人身上,這些優點和缺點或多或少、或輕或重而已。如果一味地「疑人不用」,常常就會失去人才。

錯誤五:片面強調「自己人」或「外部人」

現代管理區別於傳統管理的特徵之一就在於能否領導一群原本並無聯繫的人,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挺進,現代企業應該依靠共同的價值觀來維繫,而不是依靠親情來維繫,如果企業做不到這—點,那就離現代管理太遠了。另外,「自己人」通常愛犯的老毛病就是往往容易不聽上級的調遣,不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認為自己是老闆的「親人」,誰也不能拿他怎麼樣。這些不良行為,會嚴重挫傷非親屬職員的積極性。

二是用人僅用「外部人」。有些企業一談到人才,總是眼睛向外,問及本單位內部人才,總是搖頭嘆氣,對外部人才厚愛偏愛,工資福利等—切待遇從優解決,惟恐怠慢了這些人才,而對本單位原有的人才又是一種標準。這些企業僅用「外部人」的理由是外部人員能為公司帶來新思想,能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事實上,變革與人才來源並不存在直接的相關性。如通用電氣公司的歷任總裁人人都成為他們那個時代的「變革大師」,而他們沒有一個是從通用電氣公司外部招聘的。總之,這種僅重視「外部人」的片面做法在有意無意中冷落了本單位原有的人才,因而導致招來了「外來女婿」,氣走了「自己的兒子」。

錯誤六:無過是英雄

在我國的一些企業中,對人才的評價往往以無過標準來論英雄,一般來說,這種在工作中從來不出差錯的人,都是那些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缺乏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的意識和魄力的人。雖然他們不會給企業造成什麼顯而易見的損失,但由於這種人在日常的工作中缺乏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很難給企業帶來新的思想觀念,更不可能給企業創造大的收益。大量事實表明,干工作越多,尤其是開拓性的工作越多,失誤也就越多;不幹工作或少幹工作,當然就沒有失誤。與我國企業「以無過論英雄」的做法剛好相反,在日本,許多企業採用「以過錯論英雄」,哪位職員在工作中的過錯越多,便獎勵哪位職員。這裡所指的「過錯」並不是主觀上刻意造成的,而是無意識的失誤。如果是主觀上刻意造成的錯誤,那就另當別論,不但不能原諒,而且要採取處罰措施。

錯誤七:愛用「聽話人」

幾乎所有的企業領導者都認為,用人要用聽話的人,便於指揮,不會違背上級旨意行事。

其實,這也是—種錯誤。惟命是從的人往往是守攤型的,改革創新精神差,打不開局面,而且連小事也難辦好,在工作中缺乏靈活性,即使上級指令有誤,他也照辦無誤。而桀騖不馴者雖有點野性難馴,有時頂撞-上司(多是工作上的分歧而引起),但性格剛直,做事果斷,敢說敢幹,尤其是不會惟命是從。如果上級有錯誤,他會及時指出來,在執行上級指令時,他會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應變。總之,如果在企業中「官運亨通者」都是—些聽話之人,久而久之,企業就會形成「武大郎開店,高個子莫進」的局面,工作效能下降,這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錯誤之八:「貪腥之貓」不是好貓

認為「貪腥之貓」不是好貓,這種說法似乎挺有道理,實際也是一種錯誤,可以說,利益始終是人類行動的最大驅動器,沒有·點貪慾的人才,往往是碌碌無為的。「人無貪心不趕場」,在沒有利益的驅使卜,自然也就不會去努力工作,更談不上拚搏,這類人是不可能為企業做出貢獻的,反之,一個人如果有是合理、合法的追求,他就會為了達到這個日的,千方百計地努力工作,甚至不會讓任何一個機會失之交臂,這類人工作幹勁足,充滿激情.富有活力和創造力,總之,人只有在慾望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追求才不會停止,因此,合理培養並調動人的慾望,才能調動那些希望通過努力,實現自身價值的「能者」的積極性,才不會埋沒人才,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

錯誤九:員工甄選方法的「單一化」和「關係化」

可以說,我國企業的用人制度一向以「德才兼備」和「德、能、勤、績」為標準,但在實施過程中,選用的人才經常會出現如貪污腐敗、工作能力低下等問題。原因何在呢?可以說,不是「德才兼備」的標準不合理,而是企業的考察機制與考察方法出了問題,即員工甄選方法的「單一化」和「關係化」,西方企業多數採取 360度考核法,即上級主管、同事、下屬和顧客等多角度、全方位來考察員工。同時,員工通過評論知曉各方面的意見,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唐太宗的謀臣魏徵提出了六觀法:「貴則觀其所舉,富則觀其所養,居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就是一種多角度的觀察方法,它強調在人們地位、處境變化中,從觀察人的舉止、言談、興趣、修養和追求等方面,動態化地對人進行考察,這些方法,至今有許多借鑑價值。

對策建議

建立正確的用人觀

企業在用人原則上,要堅持任人惟賢、德才兼備的,正確的用人觀—樹立「文憑不等於水平,身份不等於資格,經驗不等於能力,好人不等十能人,無過非英雄」的用人思想,不重身份,重能力;不重資歷,重實績;不重學歷,重水平;不重經驗,重激情;不重上意,重人格魅力和威信。這樣來任用人才,才能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

建立人才「用、培、留、引」體系

目前我國企業普遍缺乏一套系統化的用人方案。有的企業有方案,但卻是短期的,缺乏長期效果。有的是隨意性的,比較凌亂,缺乏系統性。因此,建立人才「用、培、留、引」體系就成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用」就是建立科學的用人機制,如海爾提出的「賽馬不相馬」的用人機制注重實際能力和工作努力後的市場效果,不是注重文憑和學歷,人人都有平等競爭的機會,「能者上,庸者下」。

「培」就是制定一套系統化的培訓計劃,重點要注重兩個方面:一是注重分層次進行培訓,對人才的培養必須採取多層次、分對象的培訓方法,不能「一鍋煮」。要針對不同層次,提出不同的培訓要求。二是注重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訓。培訓渠道包括:第一,自己辦學,自己培訓;第二,選送骨幹到學校培訓;第三,利用社會化渠道進行培訓;第四,鼓勵員工自學等。

「留」就是如何留住留好人才,著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待遇留人,待遇要有競爭力但不必是最高的;(2)公正留人,主要目的就是不讓老實人吃虧; (3)事業留人,業務在發展,公司收入在增加.讓員工看到公司和自己的發展前途;(4)股份留人,讓員工持股和期權,使員工和企業形成一個共同利益體,最大限度地激勵員工的積極性;(5)感情留人,要像對待朋友一樣真誠對待員工。

「引」就是策劃一套切實可行的吸引人才的策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創造良好)6工作條件。做到用人專業對口,用其所長,努力提供自我成才的機會。(2)創造良好的人事環境。尊重人才、愛護人才,營造一種富有挑戰性的工作、負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隨之而來的賞識、地位、陞遷的人事環境,使人才對企業有種強烈的歸屬感和自豪感。(3)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為人才解困濟難,以富有人情味的軟推動力,使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4)創造良好的陞遷條件。首先,要建立科學的人員考核、測評辦法以及在組織範圍內選拔與提升的程序;其次,保證有供應各層次人員的工作計劃;第三,要有明確的晉陞途徑和發展目標;第四,高級人事經理經常給職員的成長進行有效的指導。

用人當疑,疑人亦用

由於人員的使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用人應疑」就是不管是什麼人,至親、好友、最信任的人、最親近的人,在上任之後,應以公正、公平之心,實事求是地對他們的言行時時進行觀察,經常檢查督促。做什麼事,都要按應有的手續、程序、規章辦事。尤其是在決策水平、思想作風、為人修養等方面反映出來的問題該提醒的提醒,該引導的引導,該督促的督促。當發現對方確已不能勝任,再繼續用下去後果將不堪設想時,則應毫不猶豫地撤下來,斷不可再不「疑」。這樣,企業所有員工就會更加小心、自律,少出問題。所謂「疑人亦用」,即企業員工,如果有了一點失誤或問題,也不要大驚小怪,一辭了之。最主要的是要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加強制度的健全和管理,使之在客觀上不易出現漏洞,一般就不會再出問題。同時,還要加強員工的素質培養和職業道德教育,積極地做一些引導工作。只有這樣,企業才會健康成長,並不斷髮展壯大。

把員工個人的慾望和組織目標結合起來

企業應善於把員工對個人欲望的追求與組織利益有機結合起來,保護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培養員工強烈的事業心。一切從事業出發,只要對事業有利,就不要計較員工的「非分之想」。不怕下級超過上級,不怕員工對物質的追求。當然利益的刺激要掌握好尺度,如果操作不當,容易助長員工「唯利是圖」的心態。

其次,建立有效的監控體系。一個人的貪慾如果過強,就會走向極端。這類員工會貪得無厭,輕則損害同事關係,重則給企業造成損失。為了控制員工貪慾的過分膨脹,必須建立一套控制體系,將員工的貪慾程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範圍之內,防止員工見利忘義。

第三,要善於引導。教育引導員工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和組織利益的關係,樹立正確的「名利」觀念,使自己的行為對事業、對個人都有利。

建立360度的考核方法同的。因此,通過上級主管、同事、下屬和顧客等多角度,全方位、準確地考核員工的工作業績。同時,員工通過來自各方面評論所反饋的信息,可以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所以,360度考核不僅是一種評價員工的工具,更是給員工以重要信息反饋的來源。通過考評,所有的員工都同他們的上級坐到一起來討論個人的目標,它實際上成為了一種重要的協調工具:一是有助於正確評價被考核者;二是有助於激勵和約束員工發揮其潛力,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三是有助於正確使用人才;四是有助於及時發現新的人才,促進人才的快速成長。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 編譯--吳凱琳
2005年4月 Cheers雜誌

2004年,美國網路廣告的營收達到94億美元,雖然佔 總體廣告營收僅4.3%, 但是比起去年成長了將近39%,相較之下,廣告業整體的成長率平均1年僅有7.7%。 網路廣告的興起,代表網路的發展進入另一個里程碑。 但你對網路使用者的心理瞭解多少? 事實上,網路族的忍受度只有「8秒3點」這麼短: 網頁如果在8秒內沒有下載完畢,滑鼠如果點3下還找不到自己要的內容,就會失去耐心。

對多數人而言,網路早已不再是專業的科技名詞,而是 生活必需品。很明顯的,人們與電腦相處的時間愈來愈長。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自2000年起,每年都會針對2千個家庭進行網路使用調查,根據2004年公佈的「數位未來報告」(The Digital Future Report),2000至2004年間,網路人口每週平均上網的時數從9.4小時增加為12.5小時。

如今電視已不再是現代人的生活重心。美國《連線》雜誌(Wired)指出,2003年時,網路使用者每週觀看電視的平均時數比起其他人少了5個小時。

這波無所遁逃的網路關係中,有哪些新興的網路心理學,是你所不知道的?

1. 6年級白領貴族是網路消費主力
不要以為只有年輕人才上網。事實上,美國的網路人口主要橫跨了三個世代:戰後嬰兒潮(出生於1946-1964年)、X世代(1965-1982)、與Y世代(1983-2000)。

如 果就上網頻率與消費力來看,X世代的白領貴族才是網路的主力人口。根據市場調查機構木星研究(Jupiter Research)調查顯示,年齡在25-34歲(相當於民國60年至69年次的6年級生)之間,年收入超過7萬5美元的年輕白領貴族(young affluents)是最活躍的網路族群。

這群人自然是各大企業爭相搶奪的首要目標。根據美國網路行銷公司eMarketer與華爾街日報線上(Wall Street Journal Online)合作的調查顯示,2001年網路消費者購物總金額達530億美元,其中有60%來自工作場所,36%來自家庭。

不 要懷疑,上班族確實常在上班時「忙裡偷閒」,上網做自己的事情。國際數據資訊(IDC)市場研究公司估計,上班族在工作時上網,其中有30%到40%的時 間是從事與工作無關的活動,分別是:與好友、家人聯繫或聊天、購物、以及搜尋資訊。最常瀏覽的網站則是:新聞、購物、理財服務、電腦軟體、興趣嗜好。

有趣的是,上網也有所謂的「黃金時段」(prime time)。根據美國線上出版協會(Online Publishers Associations)調查,一般上班族上網的尖峰時間分別是早上9點到下午1點,以及晚上7點到11點。

從這群白領貴族的網路使用行為可以看出,網路已經涵括所有重要的生活機能:
‧網路取代電視、雜誌、與報紙,成為年輕上班族最重要的資訊來源,包括新聞、購物、生活休閒等資訊的蒐集。
‧網路也成了人際互動的重要媒介。
‧寬頻普及後,網路的娛樂功能愈來愈突顯,像是線上遊戲。

相較於網路的多功能角色,電視媒體只剩下娛樂的作用而已,忙碌的上班族看電視只是為了放鬆自己,減輕工作壓力。

2. 女性成為網路新勢力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就是女性上網人口的成長。不論是在實體或虛擬世界,女性都是廣告行銷人員最感興趣的消費族群。

2004年木星研究公司公佈了「女性上網人口分析」(Demographic Profile:Women Online)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目前美國成年上網人口中,女性已經超越男性,佔51%,而且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在工作時間上網。

當然,所有人都好奇,網路世界是否同樣是女男大不同?《數位消費者大未來》(Futureconsumer.com)的作者法蘭克‧費德(Frank Feather)歸納出6項較為明顯的性別差異:

‧男性最常瀏覽財經新聞、理財、科技、科學、與運動網站;女性上網最重要的是獲得「社群感」,因此比較常使用e-mail與朋友或家人互動。不過,近年來理財網站愈來愈受到女性歡迎。
‧男性主要在網路上購買電腦軟硬體以及運動相關產品;女性則是上網購買書籍、音樂CD、卡片、生活雜貨、旅遊產品、服飾。
‧男性通常透過搜尋引擎找尋相關資料;女性則是直接連結到相關的網站。
‧女性在決定購買之前,會花比較長的時間瀏覽與搜尋資訊。
‧男性的「我的最愛」書籤中通常有50個網站之多,女性則只有10到15個。而且女性對於自己所熟悉的網站忠誠度比男性要高。
‧「品牌知名度」(brand awarness)對女性來說非常重要,所以在實體通路已有知名度的品牌網站比較受到女性的信任,而且女性多半是在網路上搜尋相關的資訊,再到實體店面去購買。
‧女性非常享受逛街購物的感覺,上網購物也應該是一種享受,因此網站視覺圖像設計的質感非常重要;男性則比較看重網站內容的豐富程度。

3. 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模式大轉變
網路改變了人們的行為模式,也影響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模式。

◎ 模式一
個人:時間感急促,只有「8秒3點」的耐心
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

人們在虛擬世界與網路世界的時間感大不相同。人們對於網路的認知是「立即」與「即時」,也因此愈來愈不能忍受時間的浪費。

根 據美國專業期刊《商業地平線》(Business Horizon)的報導,通常在實體的店面,如果等待超過90秒,一般人就開始失去耐心,但是在網路上只要幾秒鍾的時間,就開始覺得不耐煩。網路族的忍受 度只有「8秒3點」這麼短:網頁如果在8秒內沒有下載完畢,滑鼠如果點3下還找不到自己要的內容,就會失去耐心。

但是寬頻的普及,也讓人 變得更沒有耐性,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助理教授那蕙萱(Fiona Fui粀oon Nah)在2004年曾進行一項研究調查,結果發現網頁下載如果超過2秒鍾的時間,消費者就會立即放棄,時間的忍受度只有實體店面的四十五分之一(90: 2)。

尤其是當網路族抱著特定的目的上網時,忍受度更低。因為購物時,網路消費者要的是「立即的滿足」(immediate gratification)。加州州立大學曼祖‧阿胡塔(Manju Ahuta)教授曾針對工作者的網路消費行為進行調查與研究,他發現一般人之所以選擇上網購物最重要的兩個原因是「便利」(佔31%)以及「節省時間」 (27%),第三則是價格便宜(23%)。

原因就在於網路與實體購物行為的特性本來就不相同。實體購物基本上比較屬於社交行為,與店員的接觸或是女性習慣三五好友一起逛街購物,都屬於社交活動。然而在網路上少了面對面的人際互動,購物成了單純的交易行為,講求的是效率與便利。

因此,不論是網頁的下載速度,或是進入網站後資料搜尋流程是否有效率,都關係著企業與消費者之間能否成功的建立關係。

◎ 模式二
個人:注意力匱乏
企業:採取個人化溝通

網路使資訊的搜尋更為方便,但同時也讓我們被來自四面八方持續不斷的資訊浪潮所淹沒。《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2004年6月的「網路廣告」專題報導中便指出,現代的美國人每天平均要接收3千則廣告訊息。

面 對資訊超載的壓力,唯一方法就是忽略大多數的訊息。根據美國行銷顧問公司楊凱洛維奇(Yankelovich Partners)的研究調查,有65%的人覺得「持續受到廣告訊息的轟炸」,59%的人覺得廣告多半和他們一點關係也沒有,更有將近七成的人想要裝上可 以有效阻隔廣告訊息的軟體。

而且,就算你很努力看了廣告幾眼,也不會留下任何印象。「15年前至少還有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記得上個月看了哪 一支廣告,現在能做到這樣的人不到一半,」《新消費者心理學》(The Soul of the New Consumer)的作者大衛‧路易斯(David Lewis)認為,現代人多半患了「資訊健忘症」。

更糟的是,網路族似乎永遠嫌自己不夠忙,習慣一心多用(multitasking)。從「數位未來報告」的數據就可看出,有65.4%的網路使用者上網時同時在做其他的事情,依序是:聽音樂、廣播、用即時通訊軟體聊天、看電視。

在這資訊爆炸的世界,該怎麼做才能製造足夠大的噪音,讓這群心不在焉、又極度健忘的消費者注意到你的存在?唯有透過個人化的溝通:你傳達的訊息是與消費者相關的、是他感興趣的、是他關心的、更是他所需要的。

但怎樣才算是個人化?以網路世界的標準而言,個人化溝通指的是一對一的溝通。

Accenture 管理顧問公司在一份網路行銷研究報告(Beyond the Blur:Correcting the Vision of Internet Brands)中明白指出,企業在進行網路行銷時,其中一項錯誤就是沿用傳統行銷中,以人口結構來區隔不同的市場。

要能真正做到一對一行銷,更精準的抓住消費者的需求,就必須瞭解每個人特有的行為模式,而不是依據年齡、性別、收入、職業、職務位階等人口結構因素把市場分類成不同的群體,這一點也稱不上是個人化。

透過網路的互動性、即時性、以及相關軟體的開發成熟,企業可以知道消費者最近曾瀏覽過哪些網站、停留多久時間、購買哪些產品、消費金額多少,甚至連消費者在每分每秒的網路使用行為都能瞭若指掌。

透過這些資料,企業就能清楚的知道這位消費者潛在的需求,即時而準確的傳遞個人化的網頁內容或是廣告訊息。

◎ 模式三
個人:信任感不足
企業:轉向有形化行銷

儘管虛擬世界早已成了生活的一部份,但是人們天性對於無法親眼看見或是觸摸到的東西,就是無法完全放心。

《網 路行銷原則》(Principles of Internet Marketing)作者、史丹福大學商學院講師華德‧漢森(Ward Hanson)指出網路溝通的重大缺點:缺乏實體世界的有形線索(tangible cues),消費者無法判斷產品的品質以及可信度。

除 非消費者實際使用過產品或服務,否則他永遠不知道是好是壞。哈佛商學院教授西奧多‧李維特(Theodore Levitt)認為,銷售無形產品或服務最大的困難就在於,「當消費者無法事先知道產品的好壞時,比較容易傾向於負面思考,只想到萬一買了之後自己不滿意 或是產品不好該怎麼辦,而不會想到這個產品應該會不錯。」網路上的銷售也同樣是無形的,因為消費者在購買之前無法實際接觸到產品。

如今感性行銷大行其道,要能成功銷售有形產品,行銷必須「無形化」,因為產品功能相差無幾,必須訴諸情感或是價值等抽像的因素。但是,在銷售無形產品時,李維特教授強調必須轉向「有形化」,也就是創造具體證明(evidence),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因此,網路消費的一個重要模式就是在實體通路實際接觸過產品後,再上網購買。或者,讓消費者有機會試用產品,也比較容易取得消費者的信任。

另 一方面,缺乏信任感的結果,就是更依賴朋友之間的口耳相傳。美國賓州大學華頓(Wharton)商學院教授大衛‧貝爾(David R. Bell)表示,網路消費者是否願意嘗試新的購物網站,其中很重要的關鍵在於「社會感染力」(social contagion)。他追蹤美國網路雜貨店Netgrocer.com從1997年開站至2001年1月這段期間的網路交易資料,結果發現,第一次使用 Netgrocer.com的新客戶多半就住在既有客戶的住家附近,或是與既有客戶熟識的朋友、同事。

此外,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丹尼爾‧普特勒(Daniel Putler)也做了一項研究,目的是瞭解美國線上(AOL)網路使用者的下載習慣。當他們選擇要下載哪一款免費遊戲軟體時,看的是曾經被下載的次數,而 非遊戲的主題或是標題,再度顯示了口碑力量在網路世界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確實,網路改變了企業與消費者間的溝通模式,但是也代表了更多的可能。相較於其他媒體,網路廣告的呈現方式最富有變化,當然對於廣告人來說創意的挑戰也最大。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的眼睛順著粉紅色的點移動,你只能看到一種顏色:粉紅。
如果你盯著中間的黑色的“+”,運動的點將會變成綠色。
如果繼續盯住黑色的“+”過一會兒,所有的粉紅色慢慢全部消失,你將只會看到一個綠色的點在運動。

這就是你大腦工作的方式,其實圖中根本就不存在綠色的點,粉紅色的點根本沒有消失。
大家應該知道了吧?即使親眼所見,也不一定是真的!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後感觸蠻深的一篇文章

從一個外國人眼中看台灣

敘述的我們早就習以為常的事情

蠻有意思...

分享給大家...




--

 和去年(2006)一樣,是在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下接到他的電話──David Signer,蘇黎世Weltwoche週報國際版的編輯。不同的是,這次不再需要我提供採訪名單及有關台灣的訊息,而是傳來一份中文譯稿,希望我能代發。

 Signer去春在台北採訪後,寫了篇報導刊登在瑞士德語區,有67年歷史,政治立場傾右的高品質讀物「世界週刊」上。約一個月後,該文即被譯為荷蘭文。我曾寫了篇文字對這份報導做重點介紹。半年後的現在,終於有了中譯文的出現,而中譯的原委,請看下面譯者自己的說明。

 David Signer給我德文原稿的篇名是「Taiwan」,發表時,「Leben im roten Bereich生活於警戒之境」是週刊主編所下的標題,到了荷蘭則成了「Love and Loneliness in Taiwan台灣的愛與寂寞」。有趣的是,瑞、荷兩地不同的標題,顯示這兩份媒體對同一篇文章的不同閱讀角度,卻對於報導內容有了提綱挈領、畫龍點睛之效。

 我以德語原稿對照,訂正中譯文時,發現有些部份並未譯出。後來才知道,譯者所參照的,未發表的英譯並不完全。我除了把中譯文的句子、標點做了更動之外,經過和Signer商量,還將未譯出的部份一併補足。現在讀者看到的將是完整的報導。

 Signer 赴台之前,看了台灣導演的電影、讀了台灣作者的翻譯小說、蒐集有關資料、向我提出問題。這種種事前的周詳準備工作,就是要把自己「沈浸」其中,就是要儘量提供瑞士讀者,台北較真實的一面。我們不但可以從他的報導讀出一位敬業新聞工作者的用心,更應自問,台灣的媒體何時能資助優良寫手對其他國家做深入報導。而他所提出的,台灣如何使自己無可取代,則是值得朝野深思的議題。(顏敏如/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員)

--

 台灣的愛與寂寞

 此篇文章原刊登於2006年七月一日荷蘭的報紙,網址如下:http://www.trouw.nl/deverdieping/letter-geest/article375747.ece/Liefde_en_eenzaamheid_in_Taiwan),

 寫在翻譯前:

 這篇原文Love and Loneliness in Taiwan的作者David Signer是曾在台灣待過兩個星期的一位瑞士人,在歐洲所發表為荷文、德文的文章。筆者知道此文章是一位歐洲友人口述給我聽的。當時我聽到此文章時,對歐洲人以自己文化來看台灣的觀感時震懾住了。但思之再三卻又時感驚訝又時感慼慼。我請友人為我翻譯為英文,我們也去函詢問TROUW該報轉譯中文發表在網上的可能性等等,接著去函給原作者,原作者應允中文翻譯公開發表後,筆者開始著手,但因為私人因素所以延遲了工作。

 David Signer,1964年生,是一位歐洲的人類學家,專研人類學與社會學。走訪過中東、非洲各國,對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其以歐洲人的文化背景與觀點來看台灣,讀者可以得見作者著實下了番工夫去瞭解台灣的歷史背景、政治經濟與教育現況,尤其是其以不偏不倚的人文立場客觀地看台灣的現象。在翻譯過程中,筆者與原作者通過mail。他告訴筆者無意為文使任何人不悅,但是,以一個外國文化來看台灣,在某些特定事情上確實讓他吃驚。筆者不是專業翻譯者,且轉譯了兩次不同語言,字字計較地去深入瞭解作者的寫作感情與文化背景是我努力的。

 在您讀過這篇文章後,是否也正思索著作者所述的某些點正巧也碰觸到深愛台灣的你我的寂寞與愛呢?

--

本文開始

--


 T.Y. (Jade) Lee於 Jan. 5, 2007

 台灣有什麼樣的脈動?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像台灣一樣,工作時數每年高達2,282小時,30%的人每週工作超過62小時。台灣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二,只低於孟加拉。雖然台灣面積小於瑞士,卻是20個最成功的工業國家之一。台灣是筆記型電腦製造的領導先驅,有世界第三大外匯存款,也是手機密度最高的地區(平均每人擁有1,14支手機)。然而,只有三個國家的性生活是少於台灣,且根據「Elle」雜誌研究指出,台灣女性是世界上最不快樂的。台灣同時也是最多戴近視眼鏡的國家。

 這些現象之間彼此有何關聯呢?

 20 年前台灣從獨裁轉型為民主,現代化與自由化同時快速進行。也因此,嚴謹的儒家工作倫理與同志酒吧、刺青商店同時存在。多彩的道家廟宇,就在電子產業的玻璃帷幕高樓及24小時營業的超市旁邊。自從毛澤東的對手蔣介石1948年退守到台灣,中國就一直把台灣視為叛逆的一省。如果自由化繼續進行,二十年後的中國可能就像現在的台灣。而連同附近城鄉合計約有800萬人口的台北,就是北京現代化後的願景。

 家庭是台灣社會變遷中特別引起注意的生活範疇。在許多家庭中,夫妻兩人不只是長時間工作,甚至在不同城市工作,且保有各自的住處,只在週末見面。由祖父母帶大的小孩,其價值觀也因此來自幾乎是與現實脫節的世界。

 對台灣人來說,沒有任何事比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來得重要,因此,孩子們常常在晚間也必須承受許多額外的課程。

 我在台北時,拜訪了一位外科醫生,他六歲的女兒已經在學校學英文,但在晚間,她除了必須再學英文之外,還有畫畫、舞蹈和鋼琴。她很驕傲地不用樂譜就彈得出古典曲子。八月,他們全家會到美國去,讓女兒參加兩週的暑期營隊,以增進英文能力。我問這個父親,難道他不怕給孩子太多壓力?不是常聽說,日本孩子因考試失敗感到羞恥而自殺嗎?

 「是的,有時所有努力會化為烏有。」醫生說,「比如有些鋼琴神童,十四歲就能將琴彈得很完美,但到了25歲時,他們彈琴的技巧則無異於從十歲才學起的水平。」

 這父親也提到在他的週遭環境中,父母與父母之間無法避免的競爭,他甚至用了「全副武裝」這樣的字眼。一胎化在中國是政策,在台灣則成了可以自由選擇的目標,和大家庭比起來,當然就會把更多時間和金錢花在提昇唯一的孩子身上。

 強調教育與成就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國家的特質,例如中國、日本、韓國和新加坡。台灣不僅也是如此,更由於歷史背景因素,台灣人希望展現給世界的是一個更好的中國。

 從1895年到1945年台灣被日本佔據,接著被中國接收。二次大戰後,毛澤東戰勝國民黨的蔣介石,蔣介石帶著150萬民眾(大多數是有高教育水準的上層階級)、50萬軍人和國家寶藏來到台灣。毛澤東和蔣介石都自視為中國的唯一代表。至今台灣的正式官方名稱為「Republic of China」。

 美國高度武裝台灣以對抗共產主義的中國大陸,蔣介石直到1975年過世為止,不曾改變他收復中國的目標。

 台灣有2,400萬人口,大陸13億,這個海島有世界超強的經濟,但是,在政治上卻是孤立的,台灣甚至沒有聯合國觀察者的身份,只被27個國家所承認,像是帛琉、吉里巴斯共和國和史瓦濟蘭等。這是因為中國大陸拒絕和承認台灣的國家有外交關係,特別是今天,誰承認了台灣就無異與中國大陸為敵。

 在台灣可以感受到中國以一種矛盾的方式存在。中國就像一個大哥,台灣想要和他保持距離,可是,這位大哥卻又權威性地不肯離開。台灣尊重人權、沒人苦於饑餓、有言論與媒體自由;台灣進步、民主、自由、國際化、後工業化、後現代化;總之,是一個更好的中國。在台灣可以察覺到一種清醒、一種警覺,這情形讓人想起以色列。這個中東國家除了強調它的合法性之外,也要表現得比敵對的鄰邦更好。可是,台灣人民則更像是一架使勁飛翔的噴射客機,只要把速度減慢到某個程度,就會墜落。

 Sheena Chang是中國時報的編輯,女兒四歲時已經上英文的課外補習。她希望女兒能讀國立大學。國立比私立大學更好而且更便宜。這導致一個弔詭的現象:特別是受高等教育且較有錢的父母,他們能提供孩子額外的課程學習,讓孩子能進入收費少的「好」大學;而低社會階層的孩子則只好去「壞」的大學。久而久之,自然會加深貧富懸殊與城鄉差距。

 Sheena Chang還展示了另一個台灣紀錄:根據她的統計,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孩子睡眠像台灣孩子那麼少。她把自己和與她同樣的人稱為「pm people」。「我從下午兩點開始工作,在晚上十點回家。」大部份資訊科技產業的人在晚間工作,因為這剛好是歐美客戶的白天時間。「pm people」的孩子和他們一起熬到午夜,一起吃東西、看電視、玩電玩。但是和大人們相反地,孩子又必須在早上七點起床。

 她這種不帶情感的客觀陳述,讓我小心地問,這樣不會損害孩子的健康嗎?「也許是。」她說,「但這讓孩子有更強的抵抗能力,也能學會處理將來的壓力。最大的問題是,祖母寵壞孩子,她們只餵給食物但不教任何事。」

 作家Yen Minju告訴我,她在讀書時,因為家裡還沒有洗衣機,所以,必須在洗衣板上搓衣服。為了利用時間,她把寫上英文生字的紙片貼在一旁,可以一邊洗,一邊背。

 某晚,我和一位精神科醫生一起泡溫泉(就在卡拉ok旁邊。卡拉ok是台灣人喜歡的娛樂活動之一)。晚上十點時,他說他必須回家去幫女兒複習功課。「在這個時間?」我很驚訝。「當然,明早九點她有化學考試,我得幫她再複習一次。」

 一個長時間住在台灣和中國的瑞士女人告訴我:「對這些人來說,重要的是錢和吃,愛與性不重要。如果有人說我愛你,那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如果他給你一塊盤子裡的肉,你就知道,你對他來說很重要。」

 台灣人的情慾是不容易瞭解的,人們不善於表現情感。除了台北市中心之外,很難看得到成雙成對的人手牽手或是交換溫柔情感。但另一方面,卻可以看到檳榔西施穿著比基尼泳裝坐在玻璃櫥窗裡。由於有個綠色心形霓虹燈,所以,遠遠就可以認得出來。你停下車,她走出來,彎下身軀面對你打開了的車窗,你可以從她深裁的前襟看到裡面。她踩著高跟鞋,扭動臀部,走回去拿你訂的東西,然後帶著誘惑的微笑遞給你檳榔。嚼檳榔後出汗與暈眩的快感則是完全的快樂。

 這些檳榔西施以雙倍的價錢賣出檳榔,計程車和卡車司機則視為當然。檳榔西施通常散佈在看不到溫柔的鄉間,自由台北的市長則試著阻止她們在市中心營業。


 還有,賣傳統中藥的人把情慾當成促銷的工具,同時提供神奇的中藥及「輕裝」的女孩。最讓人驚奇的是,這些「性感女孩」也在婚禮甚至葬禮上出現!那通常是由汽車和卡車組成的車陣,其中一部車上是亡者的棺木,另一部是哭號的女人,在第三部車上,則可以看到跳豔舞的性感女郎。包括孩子們在內的觀眾群,顯然不認為,一場「桌上熱舞」的氣氛與對死者的哀傷有任何衝突。「家屬付許多錢給這樣的表演,才能讓許多人來參加葬禮並懷念亡者。」這是當地人所告訴我的。

 因著窄小的空間,情侶或甚至是夫妻要有個獨處的地方,並不容易。直到上學年齡,孩子都還和父母親睡在一起。長久以來,MTV是個深受喜愛的,可以私密約會的地方。在包廂中依自己的喜好選擇要看的電影。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檢查制度,包廂不再可以關門,檢查人員隨時可以進入,所以,情侶改到公園或KTV。KTV是有許多房間的建築,情侶或是親朋好友可在裡面唱卡拉OK,也可以點飲食,但是,服務人員依然可以隨時進來。不過,每個包廂中又有一個引人注意的,很大,且可以上鎖的洗手間。人們對Motel的需求已有好一段時間,可以相當便宜地在那裡築起愛之巢,三小時約三十歐元。缺點是離市中心較遠,需要自己有車。

 相較之下,要找個好的餐廳就容易得多了。在飲食方面,台北有著地理上的優勢。日本、中國、韓國、泰國、美國、歐洲及台灣原住民的菜餚錯綜交織。台北有無數個餐館,甚至於焚化爐煙囪頂端都還有旋轉餐廳,叫做『摘星樓』。

 對台灣人而言,食物與性之間顯然有某種緊密的關係。每上兩道菜就可以聽到,「這是特別對男人重要的食物」。這些地方上的珍饈,包括牛眼、幼蜂、燕窩、炸蟋蟀、鹿鞭、魚翅、海參、香菇、胎盤、未孵化的生雞蛋、人蔘、熊掌、鴨舌、海馬、尤其是蛇。週末在華西街夜市可以大開眼界:一條掛在繩子上面活生生的蛇,被人完整地將皮剝下來,滴在杯中的蛇血則提供觀眾品嚐。然後殺蛇人也取出蛇膽,把膽汁擠入杯中,黏黏軟軟的膠狀物據說很健康,能提高性慾;宰蛇的人還用筷子在他兩腿間清楚地示範。在他後面是些老饕就著露營的小桌子,正在喝蛇湯、龜湯。

 不過,女人並不因此而快樂。

 Chang Mei-Ling,三十多歲,單身,讀羅馬語言學系並在法商公司工作。她說,高教育、好職業、高所得等等在男人身上加分的條件,在她卻成了減分;此外,她也長得相當高。但是,台灣男人要教育程度比太太高,收入比太太高,而且也要比太太高過一個頭。她自己或許也同樣這麼希望。而能夠符合這些條件的少數人往往有許多工作,所以沒時間去找另一半。

 Chang Mei-Ling曾有過一次婚姻,她要小孩,但他不想要。他說要先賺到一百萬美金。他們很難得見到面,當她發現,他和女同事有曖昧的關係時,她便離婚了。「這裡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事業。」她說,「大部份的台灣男人都如此,一些人為了女人試圖改變他們自己,但一段時間以後他們便放棄了,因為他們覺得,女人從他們身上帶走了一些東西。」

 當她還在孩提時,她的父母總是力圖打拚事業,家裡通常是長女負責照顧弟弟妹妹們。「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麼伶俐和獨立。」她說,「因為我們是在沒有父母照應下長大的。」

 下週,Chang Mei-Ling會參加一個「驅動旅行」。她的公司請最好的十二個員工去夏威夷。她還和家人住在一起,外出的活動就只是和客戶吃飯或去卡拉OK。她不像大部份坐辦公室的女人去逛街或買高價的名牌衣服,而是把薪水花在小豬毛絨玩具的收集及旅行上。去年她和母親到一個太平洋上的小島去渡假,住在五星飯店裡。

 有一次她說:「你以為我們的社會是如此多彩多姿與自由?其實它只是看似如此,因為我們沒有根。我們的父母移民來台灣,卻沒有家的感覺,今天他們不再試圖去瞭解來由。我們都是孤兒,我們的孩子也會一樣。」她也說:「許多人工作到晚上十點,他們必須如此,是因為內心空虛,他們夢想在五十歲時存夠錢以便退休,然後死於無聊。」

 台灣社會的差距與不同時代面貌並存的情形令人感到困惑。一種超現代,而讓歐洲顯得老態龍鍾的情形是,台北一半面積都已是無線區域網路的範圍,甚至在捷運裡也能收發電子郵件。台北市長要建造世界上第一個無線網路城市。許多人的手機有GPS系統,即使迷路了也可以從手機中找到方位。過馬路時,綠燈裡一開始有個小小的人閒適地走著,在他上面是倒數計時器,然後那小小人越走越快,直到最後像發瘋似地狂奔。

 在許多計程車裡,你還可以在前座椅的頭靠上看電視,所以才不會浪費時間,就是講求效率。一個台灣人告訴我,她曾在德國參加婚禮。「妳覺得怎麼樣呢?」「真可怕。好像永遠不會完!」對她來說,甚至連婚禮都要講求快速。

 有些餐廳中的桌子有電視螢幕,可以邊吃邊看百種節目。許多飯店房間裡的臥房和浴室用玻璃分隔。是要讓人從床上就可以看到美女入浴?不,正相反,你甚至可以從浴室或廁所裡看電視!

 另一個驚奇科技是508公尺高的台北101,它擁有每小時60公里,世界上最快的電梯,在幾秒內就可以抵達80層樓高,你卻沒什麼感覺。電梯內有壓力平衡的裝置。

 「我們必須一直是最好的」,Chang Ming-Lei簡單明瞭地做評論。


 台北101是依照風水理論建築而成的,那是以傳統原理避免無形沖煞的知識。根據這樣的知識,入口和出口處不可相對,否則就會有訪客進入大樓後又立刻出門的風險。根據風水理論,居住在路沖的大樓中是很不好的,可是對一樓的商店卻有好處。轉化負面的影響是把八卦鏡掛在窗上。台灣人很小心,儘量避免生活上不好的事情發生。街上到處是監視器和緊急紐,大部份的陽台裝設鐵欄桿,不過有個居民對我說,發生火災時,這些鐵欄桿卻讓人無法逃走。這人還說,八卦鏡的作用就像光線,可以轉移不好的東西或反射回去。

 台北101由每節八層樓的節段所構成。八是中國人的吉祥數字,四是不吉祥的,所以沒有四樓。台北101看起來像是一節節垂直重疊內插的竹子,中空而有彈性,卻仍然堅固,象徵堅毅與進步。內部有個660噸重的鋼球,地震時會晃動卻不斷裂。就像在風中佇立的竹子。

 我不斷聽人說:「只有懶惰和孩子多的是窮人。」這個超資本主義社會裡,在店前燒錢的那些人也是個驚奇點。這種錢不是真正的鈔票,而是看起來像錢的紙鈔。他們在商店前的鐵桶裡燒紙錢,祈求好財運。不久之前出現所謂的「環保紙錢」,煙較少,但賣價也就更貴。

 在資訊科技產業大本營的台北,有許多孔廟、道宮和廟宇,這些往往也是取得神諭的地方。和瑞士教堂不同的是,年輕人也來廟宇。例如週六中午,許多帶著 Gucci或LV皮包的年輕女人在購物前到廟裡來,供上鮮花和訂婚餅。這裡也有管姻緣的神,女人就在那裡求籤求問她們的未來。

 有一晚我到一個廟裡,在廟前有一種可以行駛的神龕。「神過生日的時候,把神放進車裡,到處開著走。」有人這麼告訴我,「現在神在中國大陸,明天回來,到時候會有遊行。」

 第二天的遊行是個盛大的熱鬧場面,有鞭炮、紅色孟加拉火把,可行駛的、裝飾燈光的電子琴,閃爍不停的強光、煙火、鈸、鼓、吵雜的擴音器。神是彩色的木雕,坐在左右晃動的長轎子裡,被抬著到處走。轎子有刺眼的霓虹燈管,電源是由一個在後面推著的,發出難以忍受噠噠聲的發電機所提供。范、謝兩人通常是廟裡的守護神,在遊行隊伍裡卻成了主角。

 謝,有張黑臉。范,有長長外吐的舌頭,而且身體高得讓打扮成他的人只能從衣服上的洞向外看,並且要挺胸,以頭來保持平衡。這兩人的外表可由民間傳說來解釋:范、謝曾約好在橋上相見,謝早到了,在等候時,因看橋下的水身體失去平衡而跌入水中。當范抵達時,發現他的朋友早已死去。痛苦之餘,范用雙手勒死自己。這是為何他的舌頭吐出這麼長來,而謝的臉在水中成了黑色。台北人說,這兩人夜裡帶著鐵鍊在艋舺附近巡邏,看到了小偷就把他們吞掉。艋舺一帶的犯罪率的確比其他地區低。

 台北有好些紀念國家英雄的地方,中正紀念堂和國父紀念館也在其中。這兩個建築物內有巨大的廳堂和大於常人的塑像,塑像前面站有衛兵,塑像四周空曠,彷彿讓不朽者和平常人的生活有了適當的距離。令人驚訝的是,居民如何對待這種強烈要求展現崇敬的地方!

 只要在整個城市還相當安靜的清晨五點去到紀念館,會突然看到某種型態的嘉年華會。從許多不同的擴音器傳出進行曲、嘻哈、國樂、鄉村、探戈等等不和諧的刺耳聲音。有的團體練太極拳,有的練劍,有的就在晨曦中跳社交舞。一對銀髮夫婦互丟粉紅色飛盤。這裡有幾百個人。有人穿和服,有人穿得像啦啦隊,也有人穿像唱饒舌歌的人,有特大的褲子和鴨舌帽,背後還印著「Gung Fu New Fashion very good」。好多人都已經上了年紀,他們對我說:「你猜猜我幾歲?」大多數人的年齡看起來比實際年輕一半。也有年輕人練習目前最流行的薩爾薩舞。這些熱鬧場面都發生在台北101底下。上班族穿西裝打領帶,急行穿梭在練習功夫和太極拳的人群中。沒有人去組織這些活動,有的人雖規律地來參加,團體卻也常有異動。

 七點,衛兵踢著正步出現。他們在國歌聲中升旗。霎那間每個人都停下來,做敬禮姿勢。幾分鍾後,紙傘舞、有氧舞蹈、搖滾、氣功等又再度開始。石雕的、青銅的孫逸仙(也就是「國父」)正坐在公園四處,恬淡地看著這一切。

 在忠烈祠每天都有十五分鍾守衛換崗的精彩節目。結尾部份,他們像機器人一樣僵直而機械化地把槍支互拋好幾次,每一個接手都是精準而完美,是種穿制服的水上花式表演。然後他們站在平台上一個小時,像雕像一樣完全不動,連眼也不許眨。有時助手幫他們擦汗或拉正肩飾。

 這些守衛都是軍人。有個士兵告訴我,台灣有兩年的兵役期,只有成績好的會被選出來,訓練半年,每天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然後在這裡站四個月,換另外一個地方,再站四個月。練習的時候常常出事,特別是拋槍的動作。不久前有人傷了前額。最危險的是刺刀,兩個月前有個新手甚至削掉了一隻耳朵!有了疤痕,就不可以站在台上了。做錯了,怎麼辦?「如果是小錯誤,必須面壁一小時。如果沒接到槍,假期就會被取消。」必須在太陽下一動也不動地站好幾個鍾頭的時候,都想些什麼呢?「儘量想些美好的事情。」

 在一個下雨的午後,我去拜訪了Peng Wu Chih,他是台灣著名的太極和中國功夫教鍊之一。Andy Hug也曾經是他的學生。

 他原本是醫生,後來改學中醫,最後專注於亞洲各種武術。他是功夫大師Liu Yun-Qiao(蔣介石的首席護衛)的最後一個學生,在Liu Yun-Qiao生命中的最後幾個月照顧他,而Liu Yun-Qiao在最虛弱時也只能用筷子教他。

 快速太極是Peng Wu Chih的一個專長,他強調,原始太極並不像現在的龜速慢移,而是快速的。在餐廳中主菜和點心之間的空檔,他在桌子旁邊示範給我看。整套拳只花了幾秒鍾就完成。Dr.Peng喜歡速度,也因此而成名。在我們上車之前,他說:「扣緊安全帶,我開車像007」。這當然是有那麼點誇張。他談到「氣」──生命的力量,說:「冥想不是從世界撤回,而是留在那裡。對手需要兩秒,你必須在半秒內便完成。再忙,也不可失去中心點。」有次他握住我的手腕,不緊實,但我感到那無窮的力量,就像是踩下法拉利的油門:只要願意,他可以在瞬間殺了我。

 一個他的學生說:「在第一堂課他告訴我說:我要殺了你!他也做到了!在這堂課裡,我的內在死了,他毀了我的價值觀。武術最重要的是謹慎專注,所以你必須擺脫你的過去。」

 Peng Wu Chih 以一個小故事結束談話:「兩個人死了,上帝問他們,希望來世有什麼?第一個說:我要有許多錢!第二個說:我要給許多錢!第一位轉世成為一個乞丐,第二個成了百萬富翁。」

 我在五月一日尋找示威的群眾,卻徒勞無功,這裡沒有工人示威這回事。台灣是新自由主義者的夢想,不久前都還沒有失業保險(因為幾乎沒有失業人口──至少官方是這麼說)、沒有健康保險、沒有退休保險、沒有社會福利。每件事都由家人自己安排。有些人甚至把一部份休假「送」給公司。建築法規似乎也不太明確。對於建築師而言,台北既是夢想也是惡夢,因為什麼都可能(女人手提包形態的建築。業界的高潮!)。

 雖沒有工人示威,卻恰巧是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華盛頓期間,所以台北法輪功有個遊行活動。這個亞洲最大的精神性組織,在中國是被禁止的。

 最近有個醫生公開說,他曾在中國的一個集中營裡工作,數萬名法輪功成員不但必須做苦役,有些還被活生生地把器官取出來賣掉。

 是反中國的宣傳嗎?無論如何,這樣的新聞嚇壞台灣人,也讓他們記得,自己的富裕生活不時遭受威脅,就像是站立在懸岩上的小花園。直到十年前台灣仍有比中國還高的國防費用,但今天中國卻有台灣三倍之多。600枚飛彈指向台灣,每年還要再加上75枚。只要台北在「正式獨立」的禁忌議題上有一個政治上錯誤的用字,或許在北京就會有人按下紅色按鈕。

 最近中國付給太平洋的小島諾魯一億五千萬美元,讓他們放棄台北而和北京建交。台灣很難跟得上,只能試著在正式關係之外,讓自己(特別在經濟上)無可取代。這就要花更多的精力並且也是寂寞的工作。

 最後一天我們開車去「兒童育樂中心」,那是種亞洲華德迪士奈樂園,是一個美麗的、花了相當多錢建造的地方,卻看不到遊玩的兒童。一個都沒有!「現在的小孩喜歡在家玩電腦」,一個管理員告訴我們。另一個則說:「大部份的孩子晚上都還有課。」門口守衛說:「父母沒時間帶孩子來。」

 在回程的路上我捕捉到一個景象:無人的遊樂場中,一個穿著西裝的男人坐在鞦韆上打著手機,而雨滴也開始落下。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話先說在前頭,如果您是一位捍衛」狗」權的鬥士,覺得養就是寵物,要拿來疼的,因此無論牠是亂吵鬧,亂咬東西,亂大小便,您都能忍受,那麼內文敘述您可能會覺得有虐待動物之嫌,或是您正準備養一隻小狗,卻又憂心沒辦法好好調教,那麼你就要牢記每一個」小撇步」。這些都是由日本訓練師的經驗累積,確實又有效果,而且都沒有提到要用鞭子打罵,所以大家儘可以放心。

很多人都以」人」的觀點來調教自己的寵物,雖然狗走入人類家居生活有一段歷史了,但不要期待狗來瞭解你的用心良苦。台語有句話叫做」寵豬舉灶,寵子不孝」千萬不要忘記,無論在怎樣可愛的小狗,牠的本質仍是一頭偽裝過的」狼」。狼是群居的生物,維持一個族群有秩序的運作不混亂的方法,就是建立尊卑長幼的階級制度,下位者必須對上位者絕對服從。也就是說,在狗的心中,家裡的每一個成員定位是固定的。常常有些媽媽會抱怨:「每天都是我餵牠吃飯,帶牠散步,都是我一個人在照顧,我老公雖然幾乎不曾照顧牠,但牠卻只聽我老公的話,為什麼會這樣呢?」就飼主的觀點來看,當自己在照顧狗時,就裡所當然的以為狗會視自己為主人,順從的聽取自己的命令。但事實上狗狗心中真正的想法是:「這傢伙餵我吃飯,帶我散步,為我洗澡梳毛,只要我有要求她就能滿足我,所以我才是老大,她是為我服務的人,是比我地位更低的從屬者。」你覺得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散步篇】
養狗時,要每天帶狗外出散步,似乎已經成為「養狗之道」。因此,當想要養狗時,飼主要必須每天早晚在固定的時間帶狗外出散步。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瞭解,每天固定在同樣的時間帶狗外出散步,反而會讓狗變得任性刁鑽。

狗對時間十分敏感,如果每天早晨六點,傍晚五點帶狗外出散步,只要持續一星期,牠就會記住這時間。以後每當接近「散步時間」,狗狗已經做好出門的準備,如果飼主剛好在忙,牠會理所當然的催促飼主,焦躁不安,甚至持續吠叫。在現在公寓住宅的環境,當狗亂叫時,為了怕鄰居抗議,飼主就會按照狗的要求,立刻帶牠外出散步。長期下來,這種「受到狗的逼迫,不得不外出」的行為,就會危及飼主的領導地位。因此在調教的重點在於散步的時間不能太有規律,無論幾點去散步,都必須配合主人的方便,有時候,甚至可以「今天不出門散步」。只要不決定一個固定的散步時間,狗就不會焦躁不安,也不會在特定的時間吠叫。「今天的天氣很暖和,我也有空,一個人去散步怪無聊的,我就帶你一起去散步吧」從小時候就用正確的態度調教狗狗,相信帶狗外出散步就不再是每天煩惱的例行公事了。

此外,有許多飼主將散步和便便視為「配套作業」。一旦養成了習慣,就真的變成不外出散步,就無法排便、排尿,為了避免愛犬蹩尿影響身體健康,因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論颳風下雨,都必須帶著報紙,塑膠袋,被愛犬牽著鼻子走。但是,一定要在戶外大小便並不是狗的習性,而是飼主的「調教」,才造就了在外四處撒尿,隨地大小便的狗。因此,從小就必須將散步和排泄分開,可以選定家中庭院或某個定點當成狗狗的廁所,讓狗學習只要帶牠到那裡,就要讓牠排便,排屎,以後不管颳風下雨或鋒面來襲,都不必為了愛犬的生理問題發愁了。

近年來流行像拉不拉多,黃金獵犬等大型犬,因此以下的情景一定常常見到:「壯碩的狗拚命往前衝,牽著狗鍊的飼主被拉著不停的在後面追。」這種情代表著力量逆轉。狗會擅自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飼主在狗的帶領下,只能追著狗跑,根本無法控制狗的行動,就容易發生問題。例如,看到其他狗就怒目相向或吼叫,甚至衝出打架,造成咬傷(不管打贏打輸),或是主人被拉扯跌倒。之前說過狗是群體的動物,群體活動有助於狩獵維生。和主人一起散步也是一種集體活動,即使不是狩獵,狗也會感到興奮,尤其當散步路線固定時,會使狗產生強烈的領域意識「這是我的地盤」,當看到他人入侵時,就自然地採取攻擊的態度,惟有主人處在領導地位時,才不會讓局面失控。所以平常飼主必須掌握指揮權,將狗帶到主人想要去的地方,不要讓狗走在主人前面,變成狗在蹓人,而不是人在蹓狗。訓犬師常利用「帶領訓練」的方法,這方法關鍵在絕對不能和狗的視線交接,必須完全對牠不加理睬,也不能對狗說話,不要緊拉狗鍊,讓狗鍊保持一定的鬆度,當狗走在前面時,立刻改變方向,向相反方向前進。當人在改變方向瞬間狗鍊會拉緊,狗的脖子會感到不舒服,但是因為彼此視線沒有交接,牠並不知道主人在「搞鬼」,於是就會聽從人的方向來前進。當牠再次走到主人前面時,要再度改變方向,並按人的喜好走。由不同的人持續進行這項訓練,效果會更加理想。

散步時,狗一下子在這棵樹上尿一下,又到那根電線杆去尿一下(尤其是公狗,似乎尿不完),這種作記號的行為,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對狗而言,這種行為代表向眾」狗」宣告,這是牠的領域。這種昭告天下,宣示地盤的行為就好像人在發名片一樣。這是狗的「權勢本能」所導致的行為。如果飼主認為「做記號」是狗的天性,沒有加以制止,放任愛犬為所欲為,會導至牠的權勢本能不斷膨脹,而狗的權勢本能和牠的服從本能是成反比的,權勢本能的增長,會導致服從本能的萎縮。「服從」並不是一味的壓抑狗、虐待狗,其實,當狗在服從主人時,會感到心情舒暢,可以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安心的渡過每一天。當然飼主首先必須以深深的愛對待狗狗,愛犬才會對飼主產生服從,當狗的權勢增長時,神經會隨時處於緊張狀態,導致壓力產生,而且由於不聽話,一定會對飼主造成很大的困擾。為了有益於愛犬的調教,在散步的過程中,飼主一定要掌握主控權,不要再讓愛犬在散步時四處做記號,也可以保持環境衛生整潔。

如果不幸地,你的愛犬每天定時會吵著你,或是裝可愛,咬著鍊子向你搖尾乞憐時,請堅定地加以拒絕,不要加以理睬,這樣找回你權威,改變你和愛犬之間的從屬關係。

【吃飯規矩篇】
我想,從小的健康教育根深蒂固的地灌輸我們一個觀念:「定時定量的飲食可以保持身體健康。」同樣的道理拿到愛犬身上來應該一樣適用,大部份飼主都會在固定的時間餵狗吃飯。而且通常都安排在飼主家人用餐前。一方面是不忍心愛犬餓肚子,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牠一旁吵鬧,家人就可以好好享受一餐美食,但是這卻可能是讓狗變得「自以為是」的原因。

野生的狼(狗)群會集體覓食,當捕捉到獵物時,牠們會有以下的行動。首先,老大盡情的享受獵物,而其他的狗只能在旁乖乖耐心等待,絕對不可能發生圍在獵物旁一起享用的情況,只有當獲得老大的允許後,才會照順序靠近獵物,這就是狗的獵食方式,因此,你的愛犬也會本能的認知,可以最先吃飯代表周圍的人認同「我是老大,所以我最先吃飯」長久下來,狗就會變的任性,不聽從主人的話。因此,請糾正一下這種不良習慣,一開始,狗可能會吼叫或是緊跟在主人身後,但都必須硬下心來,絕對不能讓步。狗的順應性很強,只要一星期,就會知道「要在全家吃完飯後,才輪到我吃飯。」如此,才能使愛犬變得順從和乖巧。

飼主一定會發現,大部份的狗吃飯時,一定會一口氣把食物一掃而空,幾乎沒有吞嚥,就像吸塵器一樣。因此,常常就會把餵食量增加,也因此有許多狗狗的身材就像吹氣球一樣變形了。其實這是狗的飲食天性,有句話叫做「狼吞虎嚥」形容的更是傳神,野生的狗群今天獵捕到食物,下一餐不知道有沒有著落,所以都是用搶的、用吞的。看看狗狗的牙齒也可以知道,狗的臼齒一樣十分堅銳,沒有磨合面,不可能像牛馬一樣細嚼慢嚥,尖銳的牙幫助牠們撕裂食物吞下。該餵多少量才是正常呢?如果你餵食的是乾狗糧,那麼包裝上一定會清楚地標示餵食的建議量,另一個方法是直接看狗的外形,保持有腰身,背部脊椎骨脊突不會太過明顯,呼吸時仍然可以看見肋骨,這樣就是優美的體形。不要每次別人看到你的狗狗都把他誤認為是迷你豬,相信這樣反而更沒面子

餵狗吃什麼的食物比較好呢?以前農業時代,相信大多數的狗主要食糧都是每家每戶的「廚餘」,剩什麼吃什麼,甚至有的吃都得偷笑了,現代人家庭生活都是早出晚歸,平常都很少開伙,這時狗食很好的選擇,尤其乾的狗糧又比濕性的罐頭好,牙齒比較不會有殘渣,不易生牙垢和牙結石。很多主人都怕光吃乾糧營養不夠,其實乾飼料內容成分都經過精密的計算分析,其中各類成份蛋白質,礦物質(鈣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等都搭配得十分均衡。同時還依據不同生長時期的營養需求區分為幼犬用成犬用老犬用,甚至各種適合皮膚病腸胃炎等功能性處方飼料。只要選用合宜的狗食,就不會因為食物導致健康出問題。至於那一個牌子比較好?這就必須靠主人自己比較,價格不是唯一考量因素,而是要看看更換飼料後「排便量是不是變多了,變臭了?」如果是,就表示這個品牌內容品質不佳,雜質多不易吸收,才會造成排便量增加,不易凝固,有酸臭味,甚至連毛髮都變得粗糙沒有光澤、消瘦。更換品牌時,不要一下子全部換過,建議以一個星期的時間,慢慢的酌量增加更,可以避免腸胃道不適應產生下痢。

最後一個有關飲食的困擾,是一天到底餵幾餐才比較好呢?一直以來,身為獸醫師,我都建議飼主定時定量這個觀念,六個月以前的狗狗歷經類似人類嬰幼兒和青春期這兩個階段,出生時因腸胃消化功能未健全,四個月起因因快速生長,營養熱量需求高,因此建議一天三餐,這一部份訓練師的觀點和我們是一致的。至於成犬以後由於生理學上所謂「生理時鍾」的觀念,我們認為如果吃飯時間到了沒有進食,胃酸依然會分泌,長久下來會引發像胃潰瘍等腸胃疾病,因此建議每天二餐,而且要定時定量。而訓犬師則認為一天一餐就夠了,他們認為狗和人類的身體本來就有著根本性的差異。野生的狗即使三天一次或是一個星期才好好吃上一餐,也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精力,因此寵物狗只要每天餵以一天的必需量,就完全不會讓牠「挨餓」。訓犬師更出一些蠻有趣也有點道理的觀點,介紹一天一餐好處,使那些「對愛犬充滿感情」的飼主能接受。

第一點,如果一天「供應」二餐,狗會變得「霸道、任性」。「即使早上不吃,反正晚上還可以吃」但當一天只供應一餐時,如果狗不吃,當天就沒有其他東西可吃,於是,就可以養成牠好好吃飯的習慣。當拿出狗食時,如果牠狼吞虎嚥的一下就吃完,餵食的工作也變得輕鬆簡單。

第二點,是排便的問題。只要吃飯,就會排便,如果餵狗吃二餐,就要進行二次排便管理。也就是說一天只吃一餐時,排便管理也更省事,你覺得有沒有道理呢?我是覺得如果你的愛犬不會餓到兩腿發昏,吐胃酸,倒是可以嘗試看看。

另外,就和不同固定時間散步的原理一樣,訓犬師也建議飼主,應該「打亂吃飯時間」,將有助於飼主的領導力,這樣狗就能瞭解,當主人拿出飼料來,就是吃飯時間,就不會在固定的時間吵鬧,就算偶而天天沒得吃,狗也能忍耐。如果常常外出旅行,狗也不會因為誤餐而吵鬧,破壞了大家遊玩的興緻。

訓犬師也教導大家一種「一口餐飲法」,用來訓練狗狗服從性,要訣是使用空的餐具,放入一口的狗食,為狗繫上狗鍊,當牠想要去吃狗食時,默默的拉緊狗鍊,當牠可以保持等待的狀態時,對牠來說「等一下」,數秒鍾後再說「好」,同時放鬆狗鍊,讓牠可以吃飯,持續重覆以上過程,餵足一餐的份量,如此,可以讓狗體會到,是人在餵他吃飯,牠必須順從衣食父母。

【大小便的訓練】
如廁訓練也是飼主重要的課題之一,尤其在室內飼養時,如果沒有確實做好如廁的訓練,狗就會地排便排尿,讓人大傷腦筋。有的人以為,讓狗的廁所有尿的臭味,狗就會在那裡如廁,世面上也有賣阿摩尼亞臭味的「引便液」。但是事實上,這種使用沾有尿臭味的報紙或廁紙讓狗記住廁所的位置方法,幾乎都會慘遭失敗,因為狗不喜歡在沾有自己尿臭的地方尿尿。即使報紙和廁紙的表面已經乾了,只留下微乎其微的臭味,狗也會憑著自己銳的嗅覺,聞到這種異味認為「這裡已經髒了」,就會到其他處所排泄。那麼到底該如何進行如廁訓練呢?秘訣在於狗的習性。

野生的狗,在巢穴生產後,剛出生的小狗無法自行排尿,排便,母狗就會用舌頭刺激小們的鼠蹊部,促進小狗的挑洩。同時,母狗會將小狗的糞尿舔乾淨,以免弄髒巢穴。如果留下尿尿和便便的味道,會成為天敵的記號。因此,當小狗學會自行排尿,排便時,就會在遠離巢穴的地方排泄,這是狗的基本習性。

由這種習性可以瞭解到,廁所應該儘可能離狗的巢穴。「但家裡養狗時,哪有什麼巢穴?」有人一定會有這種疑問,現在許多人不管是養在陽台,庭院或是家裡面,都是牠在空間內自由活動,很少有人為狗做一個像樣的狗屋,讓狗可以在裡面安心的休息。看過西洋電影或卡通的人一定對狗屋不陌生。狗窩就是在家裡代替巢穴的地方,狗窩的設置與否,和小狗的如廁訓練有很大的關係。為狗安排狗窩,然後廁所設置在距離狗窩稍遠的地方,當狗一離開狗窩時,就要先帶牠去廁所,讓牠如廁。一間始,即使對狗說「喂趕快尿尿」牠也可能尿不出來,所以可以用鐵絲將廁所圍起,把狗放在裡面,在狗未完成排泄之前,就一直將牠關在鐵絲網中,完成排泄後,才放牠出來。平常可以讓牠在室內自由活動,但在飼主外出或晚上睡覺時,仍然要將牠關進狗屋內,只要一離開狗屋,就要帶牠去廁所排泄,在不斷的練習後,狗就會產生條件反射,只要一帶牠去廁所,就會立刻排尿排便,當可以做到這一點時,就不需要鐵絲網了。

之前提到過,使用沒有狗的尿臭的東西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在狗排泄後要立刻換上乾淨的報紙和墊子,這才是正確的如廁教育。相信各位已經有所瞭解,要點在於要將狗屋和廁所分開,在狗離開狗屋時,要立刻帶牠去廁所,使牠對這一系列的行動產生制約,訓犬師認為,如廁教育失敗時,百分之一百的原因是在於讓狗在室內自由自在的活動,讓狗在房子裡面「居無定所」,其實是讓牠們缺乏自己的私人空間。或許有人認為讓愛犬在房間內自由自在的活動,就可以減少壓力的產生,其實卻相反,由於缺乏可以安心休息的場所,會使狗產生極大的精神壓力,對狗而言,房間整體都是牠的地盤,所以牠必須持續警戒和防衛的本能,否則領域就會受到侵犯,因此,一旦有陌生人來到家中,像郵差,送瓦斯,送報生等,狗就不停地狂叫,甚至攻擊,如果從小就給牠一個可以安心的窩,那麼即使門鈴響了,甚至打雷,狗都可以置之不理。

有些人認為,當狗狗隨地大小時時,一定要立刻責備,要壓住牠的頭去聞臭味,教訓牠,讓牠知道不可以隨地大小便。但事實上,這是天大的錯誤,雖然狗遭到處罰,但是牠不可能明白人類的道理,不可能反省自己不能隨地大小便。狗會認為「如果尿尿的話,一定會被打罵,所以必須一直忍耐著。」因此,逼迫狗去聞自己的尿尿,可能會有暫時性的效果,但其實只是因為狗覺得「太可怕了」而忍耐著而已,一段時間以後,又會再次隨地大小便。正確的方法是,立刻將狗帶到其他房間,飼主默默地將尿液清潔乾淨,去除臭味。大部份無法學會正確大小的原因都是因為讓狗在房間內自由活動,沒有固定的狗屋所致。確實地找到原因,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教育訓練要從小做起】
對狗狗而言,出生後1~3個月期間,是十分重要的社會化馴化時期,狗的性情大多決定在這個時期。這個年紀對周圍的環境有著濃厚的興趣,適應性也最強,容易和人類建立良好的關係,並培養出溫馴的性格,但因為台灣流浪狗多,傳染病嚴重,這時候小狗大多都還沒有接受完整的疫苗基礎注射,因此獸醫師多半都會建議儘量避免外出和其他狗或人類接觸,防止受到傳染病感。但就調教的立場看來,在這個社會化馴化期中,如果整天關在家裡,會對個性帶來負面的影響。外出時,並不一定需要裝上狗鍊,讓狗自行走路,無論抱在懷裡或是放入狗籃中都無妨,帶牠外出讓陌生人抱抱小狗,或撫摸小狗,可以幫助牠適應人類社會,長大後才不會一出門就緊張得發抖,看到陌生人或其他狗就會露出警戒心。

撫摸是建立良好關係的根本,是人和狗溝通的開始,很多不喜歡清耳朵或剪指甲,或是被人觸碰破尾巴等部位,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被撫摸過習慣,而出於保護自我脆弱部位的本能。許多人都曾經撫摸過狗的頭部和背部,但這並不是正確的撫摸方式。正確的方法是所謂「露出鼠蹊部」,做法是把小狗壓倒在地上讓牠四腳朝天,且用力制壓住牠的喉嚨,並告訴牠「趴下」,再慢慢摸牠的耳朵、尾巴、腳尖、嘴等部位,這行為是模仿母狗教育小狗的方式。當母狗想要制御小狗的行為時,就會讓小狗四腳朝天,再按住小狗的喉嚨,雖然小狗無法分辦好壞,卻可以藉由母的「制御」行為,判斷善惡。這種「露出鼠蹊部」摸法,是調教的基本,如果狗會凶,不讓人撫摸,還可以利用狗食幫忙訓練,一面餵以狗食,一面觸摸牠的身體,這樣狗就能瞭解到,只要有人摸自己的身體,就可以吃到狗食,當身體被觸摸時,會有好事發生,就會開放禁止觸摸的區域。」

如果狗已經有不好的習慣,例如門鈴響時,不停的吠叫;散步進行中,隨便亂撿東西吃;看到其他狗,拚命的吠叫……是不是用打罵的方法來糾正牠?相信大多數的人認為,狗聽不懂人話,惟有體罰讓牠「痛定思痛」,才能達到教訓的目的。事實上,這是錯誤的想法,打罵只會令狗產生「敵對」和「恐懼」,而且,牠只會記住被打的事實(記憶力好的狗更可能記恨一輩子!),而不會記得被打的原因。而且,當你在斥責牠時,你激昂的語氣聽起來反而像是在聲援牠,牠只會叫的更起勁,而你只會把自己搞的筋疲力盡。正確的方式是不加理睬和不付出下午 07:39 2006/12/27下午 07:39 2006/12/27下午 07:39 2006/12/27愛,「不說話」「視線不接觸」,創造一個令狗「痛苦」的狀況,才能讓飼主重新掌握領導力,使狗狗服從,建立正確的主從關係。

如果還是無奏效,那麼就得使出「上天的懲罰法」。這個方法的關鍵在於「視線」,如果看著狗狗正面教訓牠,就代表「對決」的意思,會激起牠的反抗之心。但是如果不正眼看牠,利用拉扯狗鍊、用捲起的報紙或裝了少許的水的寶特瓶丟牠,使牠不舒服來制約牠的行為,但是因為你沒有正眼看著牠,所以牠沒有敵對的對像,牠會覺得被狗鍊拉扯等不舒服是來自上天的懲罰,就不會對人類不信任。之前提到的「帶領散步」的方法,也是利用同樣的原理。為了使狗和人類建立良好的關係,這種方法十分重要,千萬牢記,絕對不能看牠一眼。

除了掌握領導力以外,在訓練過程中,稱讚也十分重要。當狗做的很好時,就要直接了當的稱讚你做的很棒!服從本能強的狗就會認為主人稱讚我了,下次要做什麼,才能讓主人稱讚?我要更加努力。棍子和胡蘿蔔必須恩威並施,才能有相輔相成的效果。訓練狗完成服從行動時,立刻說聲好棒,並摸摸牠和喉嚨,在狗心中會有幸福的感覺,對進一步的訓練有幫助。

這些都是訓犬師依據狗的天性,而設計出的訓練小技巧。希望愛狗的你,能讓你的狗更聽話,真情的付出絕對是成功的關鍵,但是如果因不瞭解過度溺愛,因而使小狗驕縱不聽話,即使再有愛心的飼主,有一天也會受不了。如果每個人能從幼犬時期把狗調教好,應該會減少一些流浪狗的問題。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個美國年輕軍官接到調動命令,人事令上將他調派到一處接近沙漠邊緣的基地,他不想新婚的妻子跟著他離開都會生活前往受苦,但妻子為了證明夫妻同甘共苦的深情,執意要陪同他前去。

年輕軍官在駐地附近的印地安部落中幫妻子找了個木屋安頓,該地夏天酷熱難耐,風沙多且早晚溫差變化極大,更糟的是部落中的印地安人不懂英語,連日常的溝通交流都有問題。過了幾個月,妻子實在是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於是寫了封信給她的母親訴說生活的難熬與艱辛,信末還說她準備回到都市生活。她的母親則回信跟她說:「有兩個囚犯,他們住同一間牢房,往同一個窗外看,一個看到的是泥巴,另一個則看到星星。」

這位妻子看完母親的信件後便對自己說:「好吧!我去把那星星找出來。」從此她改變了生活態度,積極走進印地安人的生活裡學習編織和燒陶,逐漸迷上了印地安文化,她還認真的研讀許多關於星象天文的書籍,並運用沙漠地帶的天然優勢觀察星星,幾年後出版了關於星星的研究書籍併成了星象天文方面的專家。她常常在心底這樣跟自己說:「打敗自己的不是環境而是自己。」
如果我們心念常聚焦在週遭的環境不好或遇人不淑……,那麼怨懟、煩惱束縛就會像盤根錯節的藤蔓般紛來沓至,使自己無法看到環境好的一面,以及更多美好的事物。

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改革者,有效率的行動,在生活中不斷讓思想注入一些正面的想法,是促使自己突破環境併成長、提升的能量,語云:「有心鐵杵磨成繡花針,無心舉手折枝也嫌難」,唯有靜下心來,認真、用心的觀察,往往就能找到生命的依歸與生活的目標,並從中締造出屬於自己的耀眼星星。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長相不令人討厭,如果長得不好,就讓自己有才氣;如果才氣也沒有,那就總是微笑。

2.氣質是關鍵。如果時尚學不好,寧願純樸。

3.與人握手時,可多握一會兒。真誠是寶。

4.不必什麼都用「我」做主語。

5.不要向朋友借錢。

6.不要「逼」客人看你的家庭相冊。

7.與人打「的」時,請搶先坐在司機旁。

8.堅持在背後說別人好話,別擔心這好話傳不到當事人耳朵裡。

9.有人在你面前說某人壞話時,你只微笑。

10.自己開小車,不要特地停下來和一個騎自行車的同事打招呼。人家會以為你在炫耀。

11.同事生病時,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病床上,回家再認真洗手。

12.不要把過去的事全讓人知道。

13.尊敬不喜歡你的人。

14.對事不對人;或對事無情,對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15.自我批評總能讓人相信,自我表揚則不然。

16.沒有什麼東西比圍觀者們更能提高你的保齡球的成績了。所以,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聲。

17.不要把別人的好,視為理所當然。要知道感恩。

18.榕樹上的「八哥」在講,只講不聽,結果亂成一團。學會聆聽。

19.尊重傳達室裡的師傅及搞衛生的阿姨。

20.說話的時候記得常用「我們」開頭。

21.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

22.有時要明知故問:你的鑽戒很貴吧!有時,即使想問也不能問,比如:你多大了?

23.話多必失,人多的場合少說話。

24.把未出口的「不」改成:「這需要時間」、「我盡力」、「我不確定」、「當我決定後,會給你打電話」……

25.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歡你,那是不可能的,讓大多數人喜歡就是成功的表現。

26.當然,自己要喜歡自己。

27.如果你在表演或者是講演的時候,如果只要有一個人在聽也要用心的繼續下去,即使沒有人喝采也要演,因為這是你成功的道路,是你成功的搖籃,你不要看的人成功,而是要你成功。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