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終身學習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剛看到的一本新書^^

蠻有意思的 分享給大家


作者:織田隼人


譯者:吳怡文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06 年 12 月 25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組織績效=能力水平*積極性*環境質量指數。而對於一個組織來講,下屬的能力水平在特定的時間內是一定的,因為即使經過培訓下屬的能力也不 能突然提高。那麼提高組織績效的切入點也就鎖定在了積極性和環境質量指數上了。因為本文是討論下屬積極性的,在這裡只簡單把環境質量指數同積極性相等價。 環境質量指數是影響下屬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試問如果下屬沒有一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他怎麼能有很高的積極性呢?因此可以說:下屬的積極性直接影響 組織的績效。
人們在積極性方面的差別,首先是一種心理體驗,如對同一件事情,有沒有參與的動機,設定什麼樣的目標,是否喜愛,能否抵擋其他事物的誘惑等等。因此可 以得出積極性的心理層次的含義:動機、目標、情感、誘惑。因此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積極性是一種行為準備狀態。但我們是做管理的,因此就要從管理的角度來看 積極性。

從管理學角度來講,積極性是一種行為狀態,它具體表現為:

1. 對某項活動的參與程度與幹勁。這是指下屬是否願意從事某項工作,可以通過下屬流失率、要求調動率、出勤率、工時利用率等指標以及日常工作中職工遇到比較艱苦、困難的工作時的態度反映出來。

2. 責任心。這是指下屬對待工作盡心的程度。可以從下屬是否遵守操作規程、重視質量、愛護設備工具、節約費用、認真記錄和傳遞工作信息等方面來衡量。

3. 主動性。這是指下屬對待監督和分工的表現。可以通過在不同監督程度下職工幹勁與責任心的高低,對待分內、分外工作的不同態度,以及完成無指令任務的多少等方面來衡量。

4. 創造性。這是指下屬與改進工作有關的表現。

人們在積極性方面的差別,必然會表現為上述的行為方面,管理者調動積極性的成效也必須通過下屬在參與度、幹勁、責任心、主動性和創新精神的變化來判斷。

但下屬工作積極性的高低在每個人身上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例如有的責任心強但主動性不夠。因此積極性可以分為三個層級階段:參與階段、負責階段、主動創 新階段。積極性發展的一般規律是:首先是願意參與,有一定的幹勁;然後是產生比較強烈的責任感;最後是表現出高度的自覺性與創新精神。

是什麼造成下屬意氣消沉呢?主要有以下幾種行為表現。

忽略成就。

這大多由於管理者把良好的成果當成了一種理所當然而造成的。任何人都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肯定,並且大多數人並不具備自我肯定的能力或習慣,他們希望獲 得別人尤其是他們的上級肯定的回應。這就如同你並不知道你演奏的樂曲是否動聽,只有從觀眾的掌聲中你才能肯定自己的演奏。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是人來判斷 自我價值是否實現的一種手段。如果你經常的忽略下屬的成就,那麼他們會認為他一直做的都是沒有價值的事情,換作是你你會一直做沒有價值的事情嗎?我想你不 會。另外強調的一點是:做主管的應當認為下屬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他額外做的貢獻。因為只有這樣才會讓下屬認為每件事情都是他應當做的。相反,如果主管認為每 件事情都是下屬應當做的,則下屬會認為他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分外的事情,應當受到特殊的待遇。

對缺點很敏感。

人無完人,這是老掉牙的話了。我們用一個人,看的是他能夠貢獻什麼,而不是看他有什麼缺點,是要揚長避短的。一般的主管經常犯的毛病就是挑下屬的毛 病,以為這樣就會顯示出自己的水平,下屬就能夠服他。其實不然,下屬只會認為這個主管沒有氣度,容不得人,那誰還會跟他賣命。另外,如果下屬在主管眼中只 有缺點,而一無是處的話,下屬會認為跟著這為主管沒有前途,前途都沒有了,還談什麼積極性。還有一些主管,只是憑藉自己的好惡來評價一個人,那麼當然會有 許多不合他的心意的事情,記住:上帝造人,一定會有你看不上的人,因為上帝不是為你而造人!

推斷別人的價值觀。

人對行為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價值觀。很多主管經常把自己的價值觀同下屬的價值觀相等價,他認為重要的,下屬也一定會認為重要。因此,很多主管經常把自己希望獲得的,作為獎賞來發放給下屬,但下屬卻根本不領情。這就如同拿錢獎勵雷鋒一樣,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假如他們不知道如何執行任務,就告訴他們將就著做。這對於下屬來講,只傳遞了一個信息:主管根本就不重視這件事。既然他的頂頭上司都不重視這件事情, 那他還會拚死拚活的努力做嗎?當然不會。行為本身是有動機的,我們總是會採取行動以達成一些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反過來講,不重要的事情就不會有動機,而 動機又是積極性的一個心理因素,遞推一下就知道不重要的事情是不會調動下屬的積極性的。因此,一定要讓下屬知道,他現在做的事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 關乎大局的事情,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事情,哪怕這只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總之要讓他有一種優越感和使命感。

詆毀。

主管同下屬之間是一種同榮共辱的關係,而不是仇人。記得曾經有家公司的老總,到一家公司經過培訓後,來給他的員工上課,叫毀滅式教育。怎麼個教育?反 正就是詆毀每一個人,把每一個人都說的應當馬上去跳樓,省得浪費資源。那天他們公司的員工有很多人都是哭著回去的,以後幾天他們公司的人見到老總就像耗子 見到貓一樣。這樣的一種關係,員工怎麼會有積極性去幫助老總去開疆拓土呢?中國古代凡是開創新局面的帝王,大都是那些對大臣(尤其是賢臣、能臣)非常尊敬 的。中國最鼎盛的時候是在李世民的時候,那個時候有個名臣叫魏徵的大家都知道。有這樣一則趣事,說李世民每次和魏徵爭論後,都要出去散步。有一天這馬皇后 就問李世民為什麼要這樣,李世民講了一句話:「我怕我殺了他」。李世民到最後也沒有殺魏徵,魏徵也一直的勸柬著李世民,所以才開創了貞觀之治。有這麼一句 話:「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父母;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

營造出同事間會彼此競爭、恐懼的環境。

這是典型競爭主義者的行為。在他們看來只有競爭才能讓下屬有壓迫感,有了壓迫感,下屬就會很努力的工作。行軍打仗知道最怕打什麼樣的仗嗎?是打野戰。 兵與兵之間,將與將之間,兵與將之間彼此都不熟悉,心裡都沒有底。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是一名將軍你會帶兵殺入重圍嗎?我想你不會,因為你不知道進去 後,能不能出來,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有難的時候,會不會有人來救你。另外一個方面,非良性競爭會讓團隊成員之間的關係變得複雜,在複雜的關係下,團隊合 作就會出現問題。最後,這樣的競爭會使得組織內部內耗掉大量的時間、資源和精力,從而降低組織的核心競爭力。

不支持下屬,卻希望得到絕佳的工作效果。

中國有句話:「又要馬兒跑的快,又要馬兒不吃草」。其實這也是把員工的成就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一種表現,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主管會認為下屬沒有取得絕 佳的工作效果,是因為他們沒有努力,而並非他們有某些困難。我的管理思想一直都是從人性本善的角度出發的,因此我會假定每個人都會竭盡所能的工作,因此我 在賦予他們責任的同時,還要為他們創造他們能夠竭盡所能工作的條件。還有一種情況是,主管不知道該給下屬什麼樣的支持,因此也就停留在了「精神上支持你」 的階段,這就好比說帶兵打仗,你和下屬說一萬遍「沐皇恩」,不如給他們最充足的糧草、最精良的裝備對他們有支持作用。

成功就搶功,失敗就歸咎於他們。

這是主管失德的一種行為。這就想一個人吃你的、用你的、花你的,最後還要說你這個人如何如何的吝嗇,你還會和他做朋友嗎?主管失德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下 屬會有怨言,有了怨言就有了隔閡,有了隔閡就不會很好的溝通,不能溝通就不會有熱情,沒有熱情當然也就沒有積極性可言了。軍事上有「沒有怨言的兵好帶一 些」。另外如果主管有功就搶、失敗就歸咎下屬,那麼下屬就只有過錯而沒有成就了。試問,下屬在這樣的環境下會如何,會覺得沒有前途、沒有出頭之日了,這同 忽視下屬的成就一樣的結果。

不容忍失敗,讓人熱切想要文過飾非。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做主管的既然不容忍失敗只希望聽到勝利的凱歌,那麼下屬只好報稱天下一片承平了。什麼樣的將軍帶什麼樣的兵,因此才有「兵熊熊一 個,將熊熊一窩」之說。做主管的就沒有小事,越是位高權重越是如此。記得和紳講:「我們做這麼大的官,小事不謹慎也會出大事的」。尤其是做主管的,你所關 注的事情,必定會成為下屬所關注的事情,因此更加要臨淵畏懼、處高而寒,注意合理的運用你個人的關注來影響下屬的注意力焦點。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是水做的,女人是水!
當她愛著一個男人的時候,她和水一樣溫柔,涓涓細流,綿綿流長;
她和水一樣澎湃,她讓自己的情感肆意地流動著,無孔不入,好像要注滿愛人身上的每一個毛孔。
女人是水做的,女人是水!
他做了一件讓人感動的事,她會感激地哭;
他說了一句海誓山盟的話,她會相信地哭;
靜的夜沒有他在身邊,她會思念地哭;
害怕有一天會失去他,她會傷心地哭;
快樂的時候,她也會喜極而泣,
就連兩個人的身體糾纏在一起的時候,她也會哭著說:『也許有一天你會不再愛我。』
男人都很怕女人哭,因為只要看到女人哭,他常常就手忙腳亂,就忘記了原則,就願意為她承擔一切錯誤,就願意給她一個紮紮實實的
擁抱,願意什麼都給她……
他問:『你為什麼這麼愛哭?』
她回答:『都是因為你!』
然而,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她變成了冰。
曾經熾熱的愛情越來越淡,兩個人要走的路原來並不是相同的。曾經這麼靠近的兩個人突然變得陌生的不能再陌生。她已經由水變成了
冰,變得冷冷的,硬硬的,她不會再為他流淚。
然後,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她變成了蒸氣。愛情已經離她是那麼的遙遠,那一顆曾經的水滴在陽光下化成裊裊上昇的蒸氣,煙消雲散。
從此,她過著自由自在的日子,直到遇上另一個男人,她便又變成水~!


你知不知道思念一個人的滋味,
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
能後用很長很長的時間一顆一顆流成熱淚;
你知不知道忘記一個人的滋味,
就像欣賞一種殘酷的美,
然後用很小很小的聲音告訴自己堅強面對……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re was a man who had four sons. He wanted his sons to learn not to judge things too quickly. So he sent them each on a quest, in turn, to go and look at a pear tree that was a great distance away.
有一個人,他有四個兒子。他希望他的兒子能夠學會不要太快對事情下結論,所以,他依次給他四個孩子一個問題,要他們分別出去遠方看一顆桃子樹。

The first son went in the winter, the second in the spring, the third in summer, and the youngest son in the fall.
大兒子在冬天前往,二兒子在春天,三兒子在夏天,小兒子則是在秋天前往。

When they had all gone and come back, he called them together to describe what they had seen. The first son said that the tree was ugly, bent, and twisted.
當他們都前去也都返家之後,他把他們一起叫到跟前形容他們所看到的情景,大兒子說那棵數很醜、枯槁、扭曲。

The second son said no it was covered with green buds and full of promise.
二兒子則說,不是這樣子,這棵樹被青青的嫩芽所覆蓋,充滿了盼望。

The third son disagreed; he said it was laden with blossoms that smelled so sweet and looked so beautiful, it was the most graceful thing he had ever seen.
三兒子不同意,他說樹上花朵綻放、充滿香氣,看起來十分美麗,這美景事他從來不曾見到過的。

The last son disagreed with all of them; he said it was ripe and drooping with fruit, full of life and fulfillment.
小兒子不同意他們三人的說法。他說樹上結滿了果子、纍纍下垂。充滿了生命果子與豐收。

The man then explained to his sons that they were all right, because they had each seen but only one season in the tree's life.
這個人就對他四個兒子說:你們都是正確的。因為你們四個人是在這棵樹的四個不同季節前往,並且只看到其中一個季節的風景。

He told them that you cannot judge a tree, or a person, by only one season, and that the essence of who they are and the pleasure, joy, and love that come from that life can only be measured at the end, when all the seasons are up.
他告訴兒子們不可用一個季節的風景來評斷一棵樹或是一個人,關於構成一個人是怎樣的一個人的要件,還有一個人生命的歡愉、喜樂、愛,只能在他生命的盡頭時候來做衡量。

If you give up when it's winter, you will miss the promise of your spring, the beauty of your summer, fulfillment of your fall.
當你在冬天時候就放棄,你就會錯過你生命春天的盼望、夏天的美麗、秋天的收成。

Don't let the pain of one season destroy the joy of all the rest.
不要讓一個季節的痛苦毀掉其他季節的喜樂。

Don't judge life by one difficult season. Persevere through the difficult patches and better times are sure to come some time or later.
不要因為一個痛苦的季節就對人生下結論,持守忍耐度過這段艱難,美好的日子將在不久之後來到。


d.jpgc.jpgb.jpga.jpg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光年,光走一年的路程。光速!
它是速度公認的極限,每秒299792458米,能在眨眼間繞地球七圈半。
看見麼,就這麼快的光,讓他跑吧,跑個一年,所度量出來的距離就是一光年了。
現在各位把滑鼠移到螢幕的左下角,點「開始」-「程式集」-「附屬應用程式」-「小算盤」,
都來動手算算它,這一年是31536000秒,一秒跑299792458米,
乘出來就9454254955488000米,約等於十萬億公里吧。
你說什麼,簡直天文數字?當然,天文上的數位當然得是天文數字啦~~~~~
但這也僅僅只不過是一光年的長度。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 little boy asked his mother "Why are you crying?"
一個男孩問他的媽媽:「 你為什麼要哭呢?」

"Because I'm a woman," she told him.
媽媽說:「因為我是女人啊。」

"I don't understand," he said.
男孩說: 「我不懂。」

His mum just hugged him and said, "And you never will"
他媽媽抱起他說:「你永遠不會懂得。」

Later the little boy asked his father, "Why does mother seem to cry for no reason?"
後來小男孩就問他爸爸:「媽媽為什麼毫無理由的哭呢?」
"All women cry for no reason," was all his dad could say.
「所有女人都這樣。」他爸爸回答。

The little boy grew up and became a man, still wondering why women cry.
小男孩長成了一個男人,但仍就不懂女人為什麼哭泣.

Finally he put in a call to God; and when God got on the phone, he asked, "God, why do women cry so easily?"
「最後,他打電話給上帝;當上帝拿起電話時,他問道:「上帝,女人為什麼那麼容易哭泣呢?」

God said: "When I made the woman she had to be special. I made her shoulders strong enough to carry the weight of the world; yet, gentle enough to give comfort"
上帝回答說:「當我創造女人時,讓她很特別.我使她的肩膀能挑起整個世界的重擔;並且,又柔情似水

"I gave her an inner strength to endure childbirth and the rejection that many times comes from her children"
我讓她的內心很堅強,能夠承受分娩的痛苦和忍受自己孩子多次的拒絕。

"I gave her a hardness that allows her to keep going when everyone else gives up, and take care of her family through sickness and fatigue without complaining "
我賦予她耐心使她在別人放棄的時候繼續堅持,並且無怨無悔的照顧自己的家人渡過疾病和疲勞。

"I gave her the sensitivity to love her children under any and all circumstances, even when her child has hurt her very badly"
我賦予她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愛孩子的感情,即使她的孩子傷害了她

"I gave her strength to carry her husband through his faults and fashioned her from his rib to protect his heart"
我賦予她包容她丈夫過錯的堅強和用他的勒骨塑成她來保護他的心。

"I gave her wisdom to know that a good husband never hurts his wife, but sometimes tests her strengths and her resolve to stand beside him unfalteringly"

我賦予她智慧讓她知道一個好丈夫是絕不會傷害他的妻子的,但有時我也會考驗她支持自己丈夫的決心和堅強。

And finally, I gave her a tear to shed. This is her particularly to use whenever it is needed."
最後,我讓她可以流淚.只要她願意。這是她所獨有的。

You see: The beauty of a woman is not in the clothes she wears, the figure that she carries, or the way she combs her hair."
你看,女人的漂亮不是因為她穿的衣服,她保持的體型或者她梳頭的方式

"The beauty of a woman must be seen in her eyes, because that is the doorway to her heart , the place where love resides."
女人的漂亮必須從她的眼睛中去看,因為那是她心靈的窗戶和愛居住的地方。」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朋友的文章中看到這麼一句話

一整個認同 XD

可惜的是現在的人總是希望有安逸的環境...

...

不過我自認不是個喜歡安逸的人

那樣的人生太無趣了

只是...

一條船上不可能只能有一個水手

而偉人的背後不可能沒有夥伴的支持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起一個故事,某公司請來一位業務員,結果業務員跑出去見客戶,回來報告:「老闆,這個客戶真爛!而且我不能做,因為客戶被其他人鎖死了。」


「那就想辦法改善啊?」老闆說。


業務員幽幽然:「不行,這個客戶會浪費我們的預算?」


「我有預算就好了。」老闆說。「錢是我出,又不是你出的,你怕什麼?」


業務員面有難色,準備提出早上看到一篇報導,證明這個客戶機車又難搞,突然老闆語氣一轉,搶先說話了。


「你確定你不能做?」


「是啊。」業務員說:「因為…。」


「那,」老闆打斷他的話:「你可以走路了,我換人來做做看。」


「你不能做,我請你來幹嘛?」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家鐵路公司有一位調車人員尼克,他工作認真,做事負責。不過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他對人生很悲觀,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

有天鐵路公司的職員都趕著去給老闆過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的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被關在一個待修的冰櫃車裡。尼克在冰櫃拚命敲打著喊著,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沒有人聽得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紅腫,喉嚨叫得沙啞,也沒人理睬,最後只得頹然的坐在地上喘息。

他愈想愈害怕,心想:冰櫃的溫度只有華氏零度,如果再不出去一定會被凍死。他只好用發抖的手,找了筆紙,寫下遺書。

第二天早上,公司的職員陸續來上班。他們打開冰櫃,赫然發現尼克倒在地上。他們將尼克送去急救,已沒有生命跡象。但是大家都很驚訝,因為冰櫃的冷凍開關並沒有啟動,這巨大的冰櫃也有足夠的氧氣,更令人納悶的是,櫃本的溫度一直是華氏六十一度,但尼克竟然給「凍」死了!

尼克並非死於冰櫃的溫度,他是死於心中的冰點。他已給自己判了死刑,又怎麼能夠活得下去呢?

信心是一種心境,有信心的人不在轉瞬間消沈沮喪。試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處事時,是否也常否定了自己的能力,以致於錯失了許多嘗試突破自己的機會呢?

打敗你的,不是外在環境,而是你的心。被自己給打敗,再多的後援都徒勞無功。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是今週刊訪問張小燕的片斷

除了才華,張小燕很要求員工要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我很不喜歡員工來和我說:『主管或是製作人不喜歡我……。』」 張小燕認為,要成為一個及格的員工、成功的藝人,不應該想別人喜不喜歡這件事而是要做到讓別人需要的地步。 「我常和公司的小朋友說:『你不是要讓主管喜歡你,而是要讓他需要你。』」 在張小燕的觀念裡,做好自己絕對比讓人喜歡更重要。

小燕兵法5招
1、 帶人時,自己要懂,要讓人服氣。
2、 給員工空間,讓他自由發揮,不要一直盯在屁股後面。
3、 不能要求別人對你很好,應該做到讓別人覺得你很好。
4、 捨了才能得,要先對別人笑,別人才會對你笑。
5、 威嚴不在聲音,而是在能力。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塊地總有一顆種子適合?

母親的信念
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

●陳文英


有一個女孩,沒考上大學,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學教書。由於講不清數學題,不到一
週被學生轟下台。母親為她擦了擦眼淚,安慰說,滿肚子的東西,有人倒得出來,
有人倒不出來,沒必要為這個傷心,也許有更適合你的事情等著你去做。後來,她
又隨本村的夥伴一起外出打工。不幸的是,她又被老闆轟了回來,原因是剪裁衣服
的時候,手腳太慢了,品質也過不了關。母親對女兒說,手腳總是有快有慢,別人
已經幹了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唸書,怎麼快得了?


女兒先後當過紡織工,幹過市場管理員,做過會計,但無一例外,都半途而廢。然
而每次女兒沮喪回來時,母親總安慰她,從沒有抱怨。
三十歲時,女兒憑著一點語言天賦,做了聾啞學校的輔導員。後來,她又開辦了一
家殘障學校,再後來,她在許多城市開辦了殘障人用品連鎖店,她已經是一個擁有
幾千萬資產的老闆了。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兒湊到已經年邁的母親面前,她想得到一個一直以來想知道
的答案。那就是前些年她連連失敗,自己都覺得前途渺茫的時候,是什麼原因讓母
親對她那麼有信心呢?母親的回答樸素而簡單,她說,一塊地,不適合種麥子,可
以試試種豆子;豆子也長不好的話,可以種瓜果;瓜果也不濟的話,撒上一些蕎麥
種子一定能開花,因為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終會有屬於它的一片收
成。

聽完母親的話,女兒落淚了,她明白了,實際上,母親恆久而不絕的信念和愛,就
是一粒堅韌的種子;她的奇蹟,就是這粒種子執著而生長出的奇蹟。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是需要說對不起的。
世上除了親情之外,並沒有不需要說對不起的愛。


一句「對不起」,曾經是多麼難以啟齒也好,
有一天,你知道如果你不說,你便會失去很多甜美的幸福。
當你做錯了事...當你傷害了他...當你固執得不可理喻之後...
為甚麼還要堅持不肯道歉呢?

你不道歉,他不會知道你心裡的歉意。
你有多少歉意,就有多少愛意。
你不說出來,他又怎會知道呢?

我願意說「對不起」,因為我在乎。
我願意說「對不起」,因為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不能那麼無賴,
希望你把我當作小孩子,甚麼也不放在心上。

我願意說「對不起」,因為我認為你比我的面子更重要。
我願意說「對不起」,因為我認為說比不說勇敢。
我願意說「對不起」,因為我想看到你的微笑。
我願意說「對不起」,也許是我年紀大了。

其實.....越是親人更需要說這句話吧^^......
有時越在乎的人.....我們往往會越容易失去分寸
常常說~~我需要你~~我愛你....是很重要ㄉ!
你認為呢??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兒日前從幼稚園染上流行性感冒,打噴嚏、流鼻水、咳嗽與發燒接踵而至,急壞了
來我家作客的母親,她慣性地依大多數台灣人的做法,碎碎唸地催促我帶小孩去看醫
生、拿了一堆藥,最好再自費「吊大筒」點滴,彷彿這樣感冒才能好得快一點。


這種急欲「處死」感冒的態度,讓我疲於照顧生病的大女兒,以及才一歲的小女
兒,還得因時制宜,開導母親正確的與感冒共處新觀念。由於外子工作的關係,我們
曾旅居過德國與英國,讓我領教到歐洲人與感冒的和平共處態度,以及一些居家照料
感冒兒童的偏方。


記得兩年前在英國布里斯托,一歲的女兒染上傷風感冒,急忙抱到醫生診所去,
只見醫生仔細檢查耳、鼻、喉與胸腔之後,就叫我回去多給小孩開水以及休息,我不
解地詢問他為何不開藥?只見醫生比我更疑惑地解釋著:「只要兩天後再來檢查,若
沒有併發症產生,讓身體自己去應付,反而能提高免疫力。」果然,七天後女兒不藥
而癒。


之後來到德國,小兒科醫師也主動免費為父母開設一堂「就醫前的居家護理」的
課程,教導父母親一些處理感冒小症狀的方法,如此可免去孩童在送醫途中因勞累不
適而加重病情,以及候診過程中再度交叉感染;更重要的,是可以節省龐大的醫療資
源。


課程中,我們還拿到一份各類病症的藥草茶索引,以及各項病情的處理方式與就
診時機,其中最有趣的一項就是「綁腿退燒法」,將兩條毛巾以接近身體溫度的溫水
浸濕,之後稍微擰乾、攤開,再將毛巾逐一纏繞在孩童的小腿上,待二十分鍾後解
開,接著以乾毛巾擦乾。我試過好幾次,果真有效,連我的台灣老媽都覺得:德國人
真厲害!


我曾經請教德國婆婆,原來這是每個德國媽媽都會的發燒護理法,其中,溫毛巾
以舒適溫度不驚擾孩子為原則,藉由毛巾的冷卻過程,緩緩帶走身體的高溫,因為簡
單易行,所以最為普遍。


親愛的婆婆媽媽們,在給孩子退燒藥前,何妨試一下「綁腿退燒法」這簡單又不
傷身的德國自療法?

大師輕鬆讀Master 60』 www.master60.com.tw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臧聲遠

台灣年輕世代的工作條件不斷惡化,「薪資破壞」「高學歷低成就」成為六、七年級生的共同苦悶,迫使年輕人失去夢想的勇氣,集體向現實投降。但社會對年輕世代的污名化與歧視卻有增無減,年輕儼然成為職場原罪,成為僱主提供理直氣壯的剝削藉口。告訴我,這是什麼天理?

我的女兒很喜歡《妖精的願望》這本童話,書中的大嘴妖精,專門在夜裡偷吃小孩子的美夢,留下惡夢。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時,我女兒嚇得嚎啕大哭,直到故事結局,妖精改邪歸正,吃掉所有小孩子的惡夢,我女兒才破涕為笑。

在現實世界裡,台灣朝野的政客們,活脫是大嘴妖精的化身,吃掉了台灣年輕人的生涯美夢。身為兩個小孩的父親,我對他們的未來,心裡有無比的焦慮。曾幾 何時,嚮往逍遙與自由,厭惡權威和紀律的我,也變成一個管教嚴厲的父親;我很清楚知道,台灣的下一代,不可能再有我們這一代的機會,異常殘酷的生存競爭在 等著他們,不從小努力,將來必定是惡夢一場!

然而,不只是政客群妖,社會偏見也同樣在戕害年輕人,特別是「名校至上」的迷信,和「草莓族」的刻板印象。對於這些積非成是的偏見,我不禁要問:年輕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名校情結日益嚴重

國內企業用人,究竟有沒有名校情結?今年幾家擁有大型民調中心的報紙和雜誌,對企業界進行的問卷調查,結論都是「專業能力比名校重 要」。但是包括Career就業情報、104人力銀行在內,國內前四大人力業者,根據本身協助企業徵才的豐富經驗,卻都口徑一致地指出,企業的名校情結日 益嚴重。

問卷調查的局限性,在此表露無遺。就好比你去問任何一家企業,「請問貴公司用人是否有性別考量?」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專業能力比性別 重要」。沒有一家公司會承認自己有性別歧視,正如同不會有任何一家公司承認有學校歧視,但歧視卻無所不在。不知道本身的局限性,問卷調查就跟「偽科學」沒 兩樣,得到的不過是冠冕堂皇的表面說辭。唯有像Career就業情報這樣,實際為企業辦理招募、真正在幫企業篩選履歷表,才可能掌握企業用人的內情。

.都是教改惹的禍

十幾年前,我剛進大學時,經濟部長趙耀東點名批評台大學生,引起很大的迴響。當時國內企業對於台大學生,普遍缺乏好感,寧可用逢甲大學畢業的,也不願意用眼高手低、自大膨風、愛批評、忠誠度低的台大學生。

但是今天,這種刻板印象完全顛倒過來,在許多用人企業評價中,除了「台成清交」四大名校之外,其他學校彷彿「萬般皆下品」(甚至大學念 的是後段班學校,研究所力爭上游考上名校,也會被認為「出身不正」)。追究原因,在於荒腔走板的教改,製造出太多的野雞大學,以及國中程度的所謂「大學 生」。最起碼,名校學生還有品質可言,企業徵才當然湧向名校,其實企業也是受害者!

.二流學校,一流人才

話雖如此,但非名校的學生,全都不堪用嗎?二流學校,難道就沒有一流人才嗎?

不久前,一位父親在報紙的投書,令人非常難過。他的兒子在生物奧林匹亞國際競賽中,得到不錯的名次,但是申請大學推薦甄試,卻被國立名 校擋在門外,因為做父親的工作卑微,找不到社會賢達有力人士,為兒子推薦背書。愛子心切的父親深感歉疚,只怪自己不爭氣,耽誤了孩子的前程。

同樣地,看到台大法律系榜首,因為家貧被迫改唸軍校,你還相信台大法律系學生,足以代表台灣最優秀的法律人嗎?看到警察學校的新生,有八成同時考上國立大學,卻因家計因素而選擇當警察,你還相信國立大學的學生,足以代表台灣所有的一流人才嗎?

我要給企業一個良心的建議:名校學生不盡如你們想得那麼好,非名校學生也不盡如你們想得那麼差。與其擠破頭搶奪少數名校學生,不如像人 力資源界前輩徐振芳所說,「到二流學校,找一流人才」。台灣的大學入學制度,日漸向優勢階級的利益傾斜,而把寒門優秀子弟排除在外;企業迷信名校,不知錯 失多少優秀人才!

.人才多元化是潮流所趨

不談階級問題,從人才多元化的觀點,我也誠懇地建議企業,給非名校的學生一個機會吧!我極為欣賞L'OREAL的用人政策,這個全球最 大的彩妝保養品集團,從前在台灣招募行銷人才,主要鎖定台大和政大的商學系學生,近年開始把觸角延伸到輔大等學校。L'OREAL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郭秀君 說得好,也許輔大學生在邏輯思考能力上,不如台大學生,但創意表現卻令人驚豔。化妝品行銷需要的人才,一是有「農夫」般的組織與邏輯感,一是有「詩人」般 海闊天空的自由想像力,因此人才多元化,成?L'OREAL的政策。

引領潮流的跨國集團,用人政策這種轉變,值得國內企業深思。不妨試想,一個公司,如果員工清一色都是台大出身,企業文化該有多麼貧乏?

.年輕成為職場原罪

對年輕世代來說,比名校主義更甚的社會偏見,就是被貼上草莓族的標籤,集體遭到污名化。有人甚至形容,台灣現在的就業市場,年輕成為一種「原罪」。這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現象,因為年齡歧視的受害者,通常是中高齡人士,但在台灣卻把矛頭指向社會新鮮人。

草莓族這個詞被濫用,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來歷,要破解這種年齡偏見,我們不妨從字源學下手。其實草莓族最早是Career就業情報董事長翁靜玉,在民國80年提出的,而相關文章集結成書,出版距今也超過10年了。

但翁董事長所謂草莓族,原意根本並非現在的六、七年級生,而是指當時30歲以下的年輕人,亦即現在的五年級生。他們做為「後嬰兒潮世 代」,不論是價值觀或工作觀,都和先前的世代,出現明顯的裂變。這種現象並非台灣所獨有,當時美國所稱的「X世代」,日本所稱的「新人類」,韓國所稱的 「386世代」,跟台灣的「草莓族」一樣,指的都是1960年代出生者,他們所反映的世代差異現象,當時曾在全世界激起熱烈討論。

.五年級工作倫理最差

以台灣為例,當五年級生是職場新鮮人時,躬逢泡沫經濟的鼎盛期,「台灣錢淹腳目」的黃金年代,從金融業到科技業,也正值全面起飛的階 段,幾乎每個老闆都在頭疼招不到員工,大學生根本不愁出路,就業市場是「事求人」而非「人求事」。當時的五年級生,最嚮往的是金錢投機,走捷徑致富,而非 踏實找份正當工作。即使有工作,也把跳槽當成家常便飯,反正有太多工作機會等著你。在台灣所有世代中,五年級生的機會之多,堪稱空前絕後;但工作倫理之 差,也堪稱空前絕後(至少他們20多歲時是如此)。翁董事長當時提出草莓族的批評,可說是一針見血,有先見之明。

.草莓族標籤張冠李戴

但曾幾何時,草莓族交棒了,變成六、七年級生的專有名詞,以及媒體炒作世代議題時,現成的廉價標籤。十幾年前提出的觀念,被當成最新觀 念抄襲使用,氾濫在當前媒體報導中,這除了說明台灣媒體的不用功,和缺乏歷史認識外,還說明了什麼?媒體有關六、七年級生的報導,幾乎都是刻板印象的重 複,用想像代替實證。更荒謬可笑的是,我經常看到跟我同齡的五年級主管,用草莓族的概念,數落六、七年級生的不是,卻忘了自己其實才是第一代草莓族;今天 你們用來指責六、七年級生的話,難道不覺得似曾相識-從前四年級世代,不也用同樣的話指責你們嗎?

.媒體論述助長世代歧視

我並非全盤否定草莓族這個概念的適用性,但是用在六、七年級身上時,有幾點必須提醒:

(1)不要把六、七年級生想像成異類人種,他們和五年級主管的差別,只在於五年級是第一代草莓族,六年級是第二代草莓族,七年級是第三代草莓族而已,本質並無差別,更談不上「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五年級主管認為自己所屬的世代很OK,憑什麼認為六、七年級生不OK呢?

近來媒體流行炒作五年級與七年級的世代矛盾,渲染職場「舊人類」與「新人類」的戰爭。姑且不論其中有多少媒體自導自演的虛構成分,我要 強調的是:五年級沒有那麼舊(才不過10年前,他們也是令主管頭皮發麻的X世代!)七年級也沒有那麼新,把他們當成兩個不同「人種」,只會助長用「非我族 類」的另類眼光看待七年級,助長對七年級的世代歧視。

.年輕世代工作條件惡化

(2)同樣的草莓族現象,在不同世代身上,有不同的社會成因。以企業最受不了的高流動率來說,五年級生在新鮮人時期,就業市場提供大量跳槽的機會與誘因,所以當時最流行的口號是:「我還年輕,心情還不定。」

但六、七年級生的常換工作,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他們所面臨的處境,是工作機會在「量」和「質」的雙重衰退。以「量」的銳減來說,六、七 年級生現在幾無選擇工作的餘地,能夠有頭路就算萬幸了,工作不符合志趣者比比皆是。再者,除了科技業外,開放給新鮮人的工作機會,「質」也每況愈下,薪水 少、操勞度高、職業形象低、沒專業可言……,工作條件不斷在惡化,而研究生降格搶大學生的工作,大學生降格搶專科生的工作,「向下補位」也成為通則。

整個六、七年級世代,都瀰漫在「高學歷,低成就」的苦悶氣氛中。在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國立大學經濟系學生只要拿著教授推薦信,就可以到當時雨後春筍般開放成立的新金融機構,謀得研究分析的工作;現在國立大學經濟系學生,能夠在街頭推銷現金卡就算不錯了。

.高學歷從事低專業工作

勞動者的去除技術化(de-skilled labor),這個社會學的陳年觀念,在六、七年級身上,得到奇異的印證。它原本指20世紀初期,生產線制度誕生後,勞動分工愈切愈細,工人只要重複簡單 的動作即可,不再需要具備完整的技術,技術勞動者失去用武之地,而被無技術勞工取代。如果你以為現在是知識經濟,這套理論已經過時,不妨去看看現在六、七 年級生中,有多少碩士冒著日曬雨淋在當業務員,有多少大學生在辦公室擔任雜役,有多少專科生靠著按時計酬的零工維生,工作幾乎沒什麼專業可言,你一定會對 「勞動者的去除技術化」有新的體認。

如果接受高等教育,換來的是這款出路,誰不會有深沉的挫折感?當社會抱怨六、七年級生不能吃苦抗壓,對工作失去熱忱,對組織缺乏忠誠,有好機會就想走人,而給他們草莓族的稱號時,可曾回過頭來想,這個社會給六、七年級生的是什麼樣的工作條件?

.同情理解取代盲目責難

不去談草莓族的社會成因,就不可能有同情的理解,而把年輕人工作難找的責任,簡單歸咎到他們個人素質的問題。

六、七年級生另一個常被點名的草莓族現象,是「罵不得,難管教」。換個方式來說,其實就是「不服從權威式管理」。現在台灣政治走向民主 化,學校教育走向民主化,家庭教育也走向民主化,企業無法自外於這樣的大環境,主管就應該學習新的管理模式。權威式管理受到挑戰,是主管自己出了問題,不 是六、七年級員工有問題。

.向現實投降妥協的一代

(3)勿把草莓族當成六、七年級生的全稱。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世代,像六、七年級這麼兩極化,不論能力或態度都如此。他們的碩士比例 居各世代之冠,但不少大學生卻只有國中程度;他們不乏養尊處優的草莓族,卻也有更多人充滿危機意識,知道現在新鮮人行情差,不管工作再怎麼苦,薪水再怎麼 低都願意接受。

正如G. H. Elder在《大蕭條的孩子們》(Children of the Great Depression)這部經典著作的描述,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對年輕世代最明顯的烙印,就是價值觀轉成極度的現實主義,他們對人生的最大期望,在 於掙取一份有保障的收入,變得非常能吃苦耐勞,並把工作看成人生第一要務。台灣經過這幾年苦日子,六、七年級生也開始出現同樣轉變。

不只是我自己的感覺,不少主管級的朋友也都提到,他們手下有些年輕部屬,認真打拚的程度及配合度之高,看在眼裡實在不忍心,也有些慚 愧,回想自己還是菜鳥的時候,也沒有這麼認真過,好在自己「早出道十年」,否則如何能忍受這種操勞?朋友們的共同感覺是,前幾年確實經常遇到令人傻眼的草 莓族部屬,但這幾年已有所改觀:年輕世代的憂患意識變得很強烈,唯恐失去工作;而社會對年輕人的負面偏見加深,更讓他們失去自信,唯有加倍賣力,來證明自 己的價值。

.薪水減半,工作加倍

媒體有關草莓族的報導,都在傳遞「員工囂張,主管受氣」的印象。但事實真相是,在國內就業市場上,六、七年級差不多快要淪為最弱勢、 bargaining power(談判本錢)也最差的族群。一位人資界的朋友告訴我,他所接到的履歷表中,有些社會新鮮人甚至乞求8,000元月薪即可。新鮮人的勞動條件不斷 惡化,「薪水減半,工作加倍」,成為年輕世代的夢魘。我還聽過到一個真實故事:某位主管定期公告收到××封履歷表,警告手下的年輕員工,誰要是不聽話,外 面已經有××人在排隊等著接你的位子了!(這不正是馬克思的「產業預備軍」理論的現代翻版嗎?)有太多六、七年級生,淪為高學歷的廉價勞工,而且被吃得死 死的,任操任勞任磨,如果還要被扣上「草莓族」的帽子,僱主未免佔了便宜還賣乖吧!

.理直氣壯的剝削藉口

草莓族已經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在實際影響六、七年級生的命運。它成為僱主理直氣壯、赤裸裸剝削年輕世代的合理藉口:「你們素質這麼差,我僱用你們已經是施恩了,憑什麼跟我談條件?」

台灣已經進入「薪資破壞」的時代,你或許渾然沒感覺,因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都是六、七年級的新進員工。你知道過去幾年內,有多少行業 的新鮮人起薪被腰斬?有多少行業的起薪逐年打八折?有多少行業的起薪倒退回10年前的水準?在中南部地區,甚至有些新鮮人的實質薪資,已跌到法定最低基本 工資之下!容許我給媒體朋友一個忠告:在處理六、七年級生的題材時,希望以哀衿之心,多瞭解他們的痛苦,不要把他們妖魔化(demonize),成為剝削 的幫兇而不自知。

.年輕人失去夢想的勇氣

我認為,台灣年輕世代最深的隱憂,並非草莓族現象--如果草莓族意味著和職場需求脫節的話--而是恰好完全相反,在於他們向現實就業壓力集體投降,失去了夢想的勇氣,不敢再為理想去冒險,只想找一份安穩能餬口的工作,徹底庸俗化、現實化、短淺化。

當我看到政府將「就業學程」引進各大學,以打通學校與企業間的「最後一哩」(last mile);當我看到年輕人從學生時代,就紛紛有計畫地打工實習,為日後找工作鋪路;當我收到許多高中的邀請,從就業市場觀點提供高中生選組的建議時,我的心情是很複雜的。

「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而是要追求宇宙的精神」,這句曾經響徹雲霄的學運口號,在當前青年失業率高漲的時空下,像是不切實際在唱高調; 誰都不能否認,協助學生順利就業,已成為大學教育不可推卸的基本責任。但儘管如此,我相信有一個道理並沒有改變:如果大學完全為就業市場服務,如果大學生 讀書只是為了找工作,完全現實功利主義化,將對台灣長遠發展極為不利。

.集體庸俗化的危機

Robert J. Shiller在《新金融時代》這本書中,有一段發人深省的見解。他指出,面對經濟風險時,人們往往做出保守的決定,寧願放棄潛在的機會,以避免失敗帶來 的衝擊。教育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因為害怕失業的風險,大學生會選擇主修最安全的科目,而不敢選擇最能發揮自己才華的特殊科目。Robert J. Shiller強調,這種避險行為,將造就出一大群成就不高的年輕人,更將使社會缺乏積極求新求變的精神,嚴重挫傷整個社會的創造力。

「高風險才有高報酬」,是所有投資的通則,金融商品投資如此,自我教育投資也是如此。看到這麼多優秀的年輕人,爭相報考「鐵飯碗」的 軍警學校;看到對數理毫無興趣的高中女校生,大批選擇就讀理組,我很憂心在失業的威脅下,年輕人變得目光短淺,一心只想學習當前的熱門專長,進當前最熱門 或較有保障的行業,放棄了青雲之志,不敢鼓動夢想的翅膀,冒險追求更高成就。這不但是國家社會的損失,也是他們個人無可彌補的損失。有朝一日回顧自己當年 的選擇,因為貪圖安穩而放棄理想,就這樣庸碌過了一生,將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

.讓年輕人活在希望之國

我非常推崇村上龍的《希望之國》這部小說,扉頁開頭第一句話就寫道:「這裡(日本)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希望……」書中描繪日本 經濟持續沈淪,年輕人的生涯道路崩壞,從小被教導的「考進一流的學校,進一流的公司做事」,完全失去了意義,因為即使一流企業,也在拚命裁員,而學校也不 能再為年輕人做什麼了。這終於演變成中學生大規模集體棄學,青少年用自己的方法尋找出路。其中一個叫做ASUNARO的團體,透過網路操縱日本金融,攫取 驚人財富後,帶領數十萬名青少年集體遷居北海道,在那裡建立他們的烏托邦獨立王國。【(因此這本書的全名是《希望之國的Exodus(出埃及記)》】

多給年輕世代一點機會吧,讓他們在希望的國度裡,有夢想的勇氣和自信。比起上一代,他們受過更高的教育,有更寬廣的國際觀,更多元化 的創意,資訊運用能力也更強。請拋開草莓族的成見,學著多欣賞他們的優點吧。還記得大嘴妖精的故事嗎?企業和媒體的朋友們,大家共同來吃掉年輕人的惡夢 吧!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Career就業情報330期雜誌『年輕世代出頭天』

資料來源:Career就業情報

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